要知道,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不管干什么事情,有一个明面上能够振振有词的理由,其实非常重要,在某些特定事件上,甚至不可或缺。
“高卿家言之有理。”李治一语定论,不再言及,转而问起南方水患……
在朝会上不再商议,并不代表此事作罢。
散朝后,有宦官传皇帝口谕,召诸位宰相以及“兵部”左、右侍郎、数位在朝大将军议政。
虽说具体内容和过程不得而知,但是,两日后,朝廷发布皇帝诏令——以“新罗”设计伏杀大军、不服王化为由,令“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贺兰敏之率领所部征讨,且令“右骁卫”出兵五千增援。
至此,大唐正式开启统一半岛模式!
很多时候,能让大众知道的,并不是最准确。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够知道最为详尽的消息。
谢岩、冯宝恰巧是其中两个。
事实上,当朝堂传出“兵败”消息时,他们两个人都感觉不可思议。
其一,贺兰敏之麾下,连同“百济”降兵,共计有二十五万人,更有“火药”这个大杀器,哪怕正面对决,也足以平灭“新罗”;其二,纵使贺兰敏之缺少统兵经验,但林运、韩成、皆在军中,他们可都是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将领;其三,从个人性格而已,贺兰敏之并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相反,他身上的公子哥气息更重一些,只要其认可的人,很能听得进别人意见,并不会独断专行。
在这样情况下,大军被人伏击,战损三万余,实在令人无法想象。
直到跟随递送“六百里加急文书”的军卒送来林运私信时,他们方才得知所谓“兵败”真相——那是一场阴谋。
时光倒回三个月。
刘仁实与贺兰敏之、林运磋商后,以“神丘道安抚使”名义,颁布政令:“‘百济’新旧王都暂设‘熊津都督府’、‘泗沘都督府’,余下各地保持不变;原‘熊津守备’弥渡,任‘熊津都督’,副都督为扶余融;‘泗沘都督’由林运暂代,黑齿常之任‘副都督’;原‘百济大将军’弥植,节制诸军,军中维系原样,待大唐皇帝陛下圣旨下达以前,依此行事!”
黑齿常之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任命为“副都督”,且林运对其直言:“本官即将随军出征,汝实行使‘都督’职权。”
想当初,黑齿常之作为统军大将力拒唐军,且族中“射雕手”黑齿泽意欲射杀冯宝,结果导致高大棒亡故。致冯宝发怒,于“城破”时,派兵缉拿黑齿泽,若非林运提前谋划预防,只怕在当时,黑齿家族都已覆灭。
因此,当黑齿常之事后得知原委后,方知林运实则有大恩于己。如今又“放权”,显得异常信任,当然,更重要的是,唐军自入城起,军纪严明,从无扰乱地方之事,且对“百济”王族等众官员,并无责罚,只是将大部分王族成员送去大唐而已。
可以说,经过较长时间观察,黑齿常之几乎能够确定,大唐是意欲完全占领“百济”,而不是“百济”官员原先预料那般“羁縻”。
黑齿常之是军人,是高级将领,对于个中区别不是特别感兴趣。但自成为实权“副都督”起,他便发现,看似平静的“泗沘城”内,实际暗流涌动……
不管黑齿常之是否有意,坐上“副都督”位子时,很多事情就已经绕不过了。
有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黑齿常之突然发现,自己这个“副都督”,似乎被人给架在“火上烤”了!
“复国”?“反唐”?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情,现在却成了一件事!
从情感上来说,黑齿常之希望“复国”,但是他又知道,大唐不会放手,哪怕这次成了,以后呢?恐怕会招来大唐更猛烈地报复。所以从结果上来看,不是一个好主意。
何去何从,只一念间!
黑齿常之经过多日慎重、仔细地考虑,决计向林运,以私人身份透露一些。
这算是“背叛”吗?黑齿常之不知道,也想不出,他只知道,大多“百济”官员和百姓,似乎都满足现状。
或许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