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需等待‘水师大船’?”右领军卫中郎将薛仁贵突然问出了一个旁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薛将军有所不知,一艘‘两千料大船’,可一次装运五千军卒及所需全部军械与粮食,由于‘广州造船作坊’一次性建造两艘,故出海一次,可同时运送两地‘军堡’所需人员、军需。”谢岩知道许恢不大清楚“两千料大船”实际装载量,便接过话道。
“此话当真?”薛仁贵眼睛一亮,有些不淡定地问。
谢岩缓缓点了点头,接着道:“吾明白许先生意思,然各项军械、器具储备,并不足以支撑两地‘军堡’,故此事不易。”
大约是担心旁人听不明白,谢岩进一步解释道:“乡里存留全套单兵军械,已不足千,‘兵部’库存去年换装‘羽林左卫成都府部’,想来也所剩无几。按许先生‘军略’,两地一万精锐之装备,实无法备齐,除非‘羽林左卫’全员出战。”
“此乃‘国战’,有何不可?”大将军契苾何力问道。
“自然不可。”李绩微一摇首,道:“天下安定,远胜一场战事,‘羽林左卫’能够出动三千将士,以是极致。”
“英公所言极是。”高远主持“兵部”日常事务,深知“羽林左卫分驻各州”之意义,旁的不说,单就应付一些小规模地方“叛乱”,就已经为朝廷节省大笔开支,更勿论其他,因此,他简单阐述了几件“小事”之后,道:“为天下安宁计,断无全员出战可能。”
“可三千人马,太少了。”大将军契苾何力怅然若失地叹道。
“当真仅三千兵马?”李绩忽然问了一句,其面无表情,似是自言自语,唯眼角一抹余光暼向谢岩。
谢岩状若未觉,毫无反应。
这间房屋里的人,除了徐有功是个颇为稚嫩“学子”外,其他人,那可都是“人精”!李绩的“小动作”,均看在眼里,只是有些不明究里罢了。
不过,苏定方倒是很快想起昔日“冯宝带兵一事”,旋即明白了李绩话意——“卫岗乡”那些普通“府兵”,乃至所谓“施工队”,其实都堪大用,决计不比“羽林左卫”差多少。
可问题是,在没有皇帝陛下诏令的情况下,只怕没有人能够调动。
“如若……”苏定方似乎想到什么,抬眼看了一下李绩。
李绩却是依旧毫无表情,唯片刻后,微不可查地点了一下头。
苏定方瞬间秒懂,那位以“老狐狸”著称的“英国公”李绩,在“这件事”上,多是与自己想一块去了。
谢岩并不关心李绩他们想到了什么,毕竟穿越千年来到大唐,又坐在如今的位置上,有些事,根本不容回避,见招拆招,坦然面对才是最好。
接下来,几位大将军们,又分别问了些细节,许恢、徐有功二人,知无不言……
直至,吴成进屋回禀:“一切已然准备就绪。”
谢岩旋即起身,“邀”众人前往“学堂”西北角一处空地,去再次体验“粉尘爆炸”之威力。
与谢岩猜测的情形大致相同,大将军们最在意的还是“火药军事用途”,虽然嘴上没多说,炽热眼神说明一切。
期间,谢岩寻机与王伏胜小叙几句,从而得知,契苾何力、梁建方、薛仁贵三人奉“诏”回朝,所为正是“用兵辽东”。至于来学堂,那是李绩提出,苏定方附和的结果。而王伏胜随行,仅仅充当皇帝“耳目”,是以从不多言。
谢岩原本打算于“冯府”宴请李绩等人,哪知还未及提出,李绩则表示与高远同去拜访李淳风,以确定明日“元德观”之行;而王伏胜、薛仁贵、契苾何力和梁建方四人,均各自有事,需要即刻回城,唯有苏定方一人无事。
于是,谢岩在“官衙食堂”里,单独置办一桌酒宴,以宴请大将军苏定方。
席间,苏定方主动问及:“不知贵乡能战之兵,几何?”
谢岩也不隐瞒,直接道:“精壮战兵千余,老兵不足三百。”
“若算上辅兵,可有两千之数?”
“很难,至多千五。”谢岩跟着问道:“苏公以为,‘速决’成否?”
苏定方微微颔首,随即言道:“有‘水师’坐镇海上,兵员、军械、粮草不缺,何愁其他?”
谢岩听得很是有些意外,他怎么都想不到,苏定方居然能够明白“水师”作为“基地”的作用,这也许就是历史名将的风采吧!
接下来,他们没有再说起“辽东军略”一事,而是将话题转至学堂。
谢岩看得出来,苏定方对“学堂”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军事院”,故不免详细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