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不产战马,高破军自然也就不会骑马,考虑到快速赶到南门的要求,方九不得不让其与自己合乘一骑。
四人三骑,策马疾驰,马蹄声在宁静的夜空中,传出很远……很远……
“泉州城”南门,今夜值守的是一支五十人的小队,由于日久升平,所以大伙儿全无警惕之心,除大部分人在城楼里休息外,城门洞内,仅有六个人守卫,而且,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六个人来自一个渔村。
那是一个很小的无名渔村,距离“宁安寨”很近,世代依靠打鱼为生,日子穷困不堪,后跟随寨子里的人一起闯海,才渐渐有了起色,也正因为如此,渔村的命运,在不知不觉中和“宁安寨”捆绑到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宁安寨”到底如何发家致富,除了寨子里面的人,没有人比这个渔村里的人更清楚,说穿了就是一个字——抢!
在海面抢商船、抢客船;在“流求”各岛上抢人、抢粮、抢物资……
抢多了以后,需要有地方存放,更需要有人打理,可陆地上不行,大唐官军那不是吃素的,于是,在海上找一座岛作为“大本营”,也就成为必然。
经过多年积累,有人、有钱、有粮的“宁安寨”,自觉翅膀硬了,便想着脱离大唐,赴海外建国。
因此,当“大本营”那里的建设初步完成后,“宁安寨”以及利益捆绑一起的附近两个渔村的人,开始暗中转移人口和物资,原本想得是偷偷摸摸中完成一切,最终消失在海上。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也不知道是何原因,去借粮的官员发现了“宁安寨”有不轨企图,然消息还未传出即被发现,迫使“宁安寨”不得不将其扣押,但是他们也知道,扣押官员,其行径与谋反差不多,也就是说,与官府摊牌的时刻到了。
既然事情已无法隐瞒下去,“宁安寨”决定在离开大唐之前,干一票大的,也好为自己建立的国度增强实力。
在一群颇有头脑的人集体商议后,一个以“泉州府城”为目标的计划诞生了。
因为“粮食”是官府的命门,所以“宁安寨”算准了哪怕提出非份要求,官府也不会第一时间派兵进剿,而趁着此时间空窗内,一来可以将寨子里的人和物资搬空,二来能够从“大本营”调来人手,等到官军出动的时候,他们的计划也就完成了一大半了。
事态发展,其实和“宁安寨”预计的一模一样,官军倾巢而出后,城里兵力不足千人,且还包括捕快在内,然即便如此,“宁安寨”内的兵力加上调来的两千之众,可用总数也不过三千多人,想要攻下一座城池,依然绝无可能。
可他们之所以能够想出这么一个计划,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渔村里,共有一十五人先后进入被招入军中,进行常规的操练。由于在操练中故意拖后腿,所以被踢出常备军,成为城门守军。
大唐此时正值盛世,总地来说,军纪严明,故而看守城门的守军,压根儿也没有什么油水,纯粹是个苦差事,通常都是军中废物充当,是一个丝毫不惹人注意的群体。
在一系列刻意收买和拉拢之下,东门九人,南门五人,成功的把自己值守时间统一安排在下半夜,即从“子时”起,负责守卫。
因为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唐人,所以没有人起疑心,而这些人,才是“泉州府城”最大的隐患。
“子时”刚到,南门守军即开始换班,简单的交接完成以后,原先守军离开城门,上城墙,进城楼休息;而接班的六个人,则开始默默地计算时间,因为按照约定,“子时一刻”,即大队进城之时。
之所以把时间往后延迟一刻,就是怕交接的时候会有耽误,结果哪知道非常的顺利,如此一来,他们不得不紧张的等下去。
有道是“怕什么来什么”!
刚过半刻功夫,一阵急促马蹄声响自远方传来,而且极短时间内,声音逐渐变大。
安横,是六个城门守军的领头人。
他非常清楚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意味着什么,只不过他和兄弟们一样,都不后悔,因为过了今夜,只要拿下“泉州城”,整座城池的财富,将属于未来的国度,而在那里,金钱、美人都在等着他们,只要念及至此,安横都会有热血上涌的感觉,所以他是绝对不会允许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发生任何偏差。
“小海,随吾出去看下,尔等四人,先把城门锁打开,再将门栓拿下。”安横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先把城门弄成虚掩状态,不管接下来发生什么,只要撑过片刻,大队人马即可入城。
安横领着一名同伴走出城门洞,并且前移约二十步,方才停下脚步,双目死死地盯着前方。
眨眼间,并辔三骑出现在安横近前。
纵使光线昏暗,他依然能够发现,马上之人皆披挂铁甲,手执长槊,一看便知是军中骑兵配置,只是在“泉州府”,又何来如此装备精良的骑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