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穿越小说 > 寒门宰相 > 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大风!大风!(两更合一更)

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大风!大风!(两更合一更)(1 / 2)

听了王珪之言,章越忙道:“老师,岂敢如此。当初学生就说过,老师是中书令,学生如何敢窃据中书之责呢?”

王珪笑道:“你这一声老师可是有些时日没叫了。”

“还记得你入相第一日,我便与你说官场是个讲人情的地方,不近人情的人是走不远的。”

章越道:“老师之言,学生终生铭记。”

确实如王珪所言,不讲人情之人,就算一时身居高位,但也坐不了太久。

人情味三字,今日被不少年轻人嗤之以鼻,却是王珪这一辈官僚最看重的。

“学生还一直记得,学生为相第一日,老师便拿出堂簿共论之。”

王珪欣然地道:“度之,皇太后也是以‘人情’二字来治理天下。”

章越道:“可是要改制便不可太讲人情,要太讲人情就不可改制。”

“学生另一位老师欧阳文忠也曾说过,道理自人情而出,就看其中如何取舍。”

王珪道:“是极,是极。”

“上一次朝野反对与辽国媾和,便是太学生引起的舆论。如此太学上议论政策之声颇多,实令仆担忧啊!”

章越道:“舆论舆论,舆人之论,非肉食者之论。

“自古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

“本朝乃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太学生者,士也,日后之士大夫,听一听也是无妨。”

王珪道:“听闻蔡卞上疏,要改革武学,不再以士为武学生,而是以武夫为士?”

章越道:“战国时言武士武士,武夫亦为士也。”

王珪问道:“那么蔡京所议,以后各州各县设立官立州学县学,以县学举士入州学,州学举士入太学可乎?”

章越故作不知道:“这几日我在病中不知此事,有何不妥吗?”

王珪道:“担心以后士之难操也!”

章越道:“学生是这么想,州学县学之中一半取之寒门,即三代以上无官身者,只要是寒门,料想无碍!”

顿了顿章越道:“如今士风甚慰,横渠先生的四句之教,天下读书人口诵言传,只要读书人各个效仿如此,何愁吾辈之后,天下后继无人?”

王珪道:“士风都是如此,固然是佳。但如此激昂之下,朝廷如何能与辽议和?”

其实自庆历兴学起,朝廷鼓励甚至强制地方设立州学县学,范仲淹就意识到要用学生这个阶层,来打破政堂上闷闷守旧的风气。

而王安石熙宁兴学,改革太学学制将太学生扩招至两千四百人,再到另一个时空历史上蔡京的崇宁兴学,都有这个打算。

章越也是这般。

设立太学,州学,县学三级体系,这也是崇宁兴学的内容,蔡京通过章越,提前地拿出这个方案,将原先州学生县学生的阶层,都纳入太学生的体系来。

县学生优异者入州学,州学生优异者入太学生。

其中一半的名额必须三代以上无官身的寒门。

除此之外,章越还开辟了一条,武将入士的途径。

以后的武学,不再是士出为武将,而是武将入士,作为后世军校一般的存在。

因此隐晦就有一条线,就是太学生中的武学生出仕为武将,再通过武将身份再进入武学,最后跻身高官。

这两个手段都可以壮大‘士’这个阶层。

加上钱乙所办的医学生,章越还打算从商人,工匠,农人中选‘士’。

王珪从中看到了担心,章越则从中看到了希望,这是二人角度不同的缘故。

而‘士’这个阶层是,永远是社会中最有理想,最有抱负,最有献身精神的阶层。

历史上的六贼,就是太学生陈东上疏被打倒的。最后陈东也杀身成仁。

一个组织要不断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继续革新进步。。

之前太学生们大举反对对辽国议和,不惜血谏,连天子和皇太后也动容改变了初衷。这一次王珪担心与辽国议和,太学生再次出来捣乱。

王珪认为是章越本人是幕后推手,拿出中书侍郎的筹码,让他配合。

不过这舆论之事,章越也只能因势利导,根本无法逆转。

王珪道:“度之,老夫读范文正公的《南京书院题名记》及王荆公的《慈溪县学记》,皆言明天下政教之法,当以导引归流为先。”

“这些学生则既是能明道理,亦不明道理。如今天下官少而士多,虽说学而优则仕,但为士之人日增,朝廷已不足以养士。而这些多余的读书人又不甘于下流,日后必为朝廷之乱。”

章越道:“老师,乱即是治,治即是乱。”

“小乱则生大治,小治则生大乱,其中不可不辨明。”

“老师说学生既明道理,又不明道理,这话不错。但偏偏不少事都是他们做成的。”

“其实庙堂上所言所谋都是高明事,高明话,但不免离得百姓太远了。”

“而士者能上能下,办事虽不免激进,但百姓也不甚高明,由他们对百姓说些糊涂话,反而走到高明的路上。”

顿了顿章越道:“学生又听说有官员要禁茶馆说书,民间小报。”

“甚至又将科举文字,弄得诘屈聱牙,故作高深,这些都不利于寒门取士。”

王珪道:“那么到了这一步,那只有指望沈存中在平夏城打赢这一仗了。”

“否则就算与辽议和成功,也难逃千夫所指。这是否是度之所期望的局面呢?”

章越道:“老师,学生心底只有改制一事,除此之外,别无私心。”

王珪点点头,二人结束了对话。

章越将王珪送至卧房门口道:“老师栽培之恩,学生无一日忘之。若是老师能垂手御事,学生立即将权位之事一切相让,回乡躬耕,又有何妨?”

王珪道:“度之如此顾念旧情,仆心中甚慰。”

“但国事危难,边事急切,天下非仰赖度之不可。”

说完王珪告辞。

章越目送王珪背影,一旁陈瓘走到章越身旁对章越道:“老师,天下之事不在于位,而在于势。”

“可惜昭文相公不懂这个道理。”

章越道:“但有权才有势,也是古今亦然。”

陈瓘问道:“老师何日复出?”

章越道:“待沈存中赢了这一战再说!”

陈瓘讶然,王珪上门来请本是章越复出最好时机,为何非要沈括赢了这一战再说呢?

但他知道章越如此必有他的考量在内。他就不妄自揣测了。

王珪从章越府中出门,他坐马车行于汴京街道,看到街道旁有一社戏引得无数百姓旁观。

王珪问道:“这是什么社戏?”

随从道:“好教丞相晓得,此乃讲本朝杨家将的袍带书?”

王珪问道:“不是都是说三分,讲五代,何时也讲到本朝了?”

随从道:“回禀丞相,说得是本朝杨继业,杨延朗,杨文广三代。如今都讲到杨家六郎在仁宗时候,大破辽国天门阵了。”

“辽人迷信说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故有杨家六郎之说。”

王珪闻言感叹。

杨文广他是知道的,在治平年时,在秦凤路修筑筚篥城,也就是如今的甘谷城。

可是杨文广在熙宁宋辽划界谈判时已病逝了。杨家子孙中也没有什么出色,更何况在仁宗时,就大破辽国的天门阵了。

不过既是社戏就是杜撰了,按将没有的事安排在已有的人身上。

但偏偏这样的社戏在民间百姓中却很是盛行。

老百姓都盼着出一个杨家将带着大宋灭了辽国嚣张的气焰了。

王珪闻言感叹,想起方才章越之言,不由令他感慨对方对民心舆论之把握,了然局势洞若观火,谋事论事处处有先见之明。

看着百姓们群情激昂,幡然声叫好不绝。

王珪对随从吩咐道:“今晚请这些作社戏的府上,仆要与请人观戏。”

最新小说: 未婚妻悔婚,我封王你别哭 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 不列颠之主 大唐极品傻王 天青之道法自然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再统东汉 大唐齐王对外族太残暴了 十五从军行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 洪武的悠闲生活 我锦衣卫办案,老朱也拦不住 开局落草土匪窝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我家有个电饭锅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男扮女装为祸人间 沉默的战神 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我能往返古王朝:开局娶妻公主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五岁也能谋划王朝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开局被退婚,嫂子说,我嫁你 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 大小姐,您吃错药了? 疯批强爱:乖宝,哪里跑 离婚后,许总的草包前妻又强又美 京圈九爷的重生小玫瑰,又欲又乖 糟糕!一不小心撩上了京圈太子爷 甜撩!被前任小叔娇宠成瘾 情陷京港 婚后清冷美人被厌世大佬搂腰缠吻 欲!冷戾大佬婚后在我怀里要亲亲 抽卡后,气运之子怎么都缠上来了 余温炙热 病娇人设崩塌了 京枝欲夜 甜欲肆吻!领证后夜夜被亲红温 危情泰兰德 心肝宠 失控!死对头只想亲她 前夫嫌我不会生,嫁首长,生三胎 你逃婚,我改嫁!赶紧喊我小舅妈 我妈竟是带球跑女主 先孕后婚,禁欲大佬又在偷吻孕妻 难哄,野痞太子爷要哭了 京婚不熟 亲妈重生:我带炮灰儿女逆风翻盘 女配修仙,但是无限读档 他捷足先登 乡下来的真千金,竟是封建老祖宗 被冷落三年,离婚另嫁他却哭红眼 好一个乖乖女 瞒着前夫,我二嫁京圈太子爷! 藏起孕肚后,京圈大佬们红眼下跪 错位宠爱!我哥居然是京圈太子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