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想要找秦牧,却根本找不到他的人。
秦牧这时候已经来到了。现在已经进入宣和五年的三月份,到了棉花种植的季节。所以秦牧只能丢下手头的工作,再次来到。
棉花种植,除了他没人会,虽然秦牧也不是农民,但是他好歹见过棉花。
在二十一世纪,秦牧特意去农业大学请教了专家教授,现在他好歹也算半拉农业人才了。
棉花种植,或者说大部分农作物的种植都很依赖温度。如果温度不合适,植株长不好。
后世河套地区的温度情况并不能用来作为依靠,毕竟这里是千年以前。
秦牧只能把全部的棉花种植基地划分为三块,间隔着日期分三批种下了棉花。这样基本能保证至少有一批能长好。
根据后世的知识,秦牧教会了农林局的技术人员如何种棉花。
农业和林业在后世是分开的,不过在这个时空,秦牧可不敢奢求,河套这三座城市的农林局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个人,这已经是折可求能给他提供的全部了。
不过有就比没有好,十几个总好过一个没有。农业的种植又不是高科技,没什么太高技术含量。
农业真正技术含量高的全是工业领域,科技领域,比如育种,比如水利建设,真到了农民种地这一块,种棉花和种别的也没多大区别。
秦牧来,种棉花是一块,更主要的是要搞水利建设。
棉花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没有充足的灌溉,棉花长不好。
同时秦牧,或者说折家面临一个非常巨大的麻烦,就是李彦亲自来了府州。
李彦是赵佶的心腹宦官,如今提举西城所,管理天下公田,他到府州干什么,简直不言自明。
本来赵佶是要对折家下手的,或者说至少要敲打一下折家,但是偏偏这时候出了正一道造反的事情,有张天师出头,一下子把事情给扛走了大半,这让折家头上的危机暂时解除了一些。
可是面对李彦,折可求也不能怠慢。
他现在非常理解秦牧的战略。
破坏容易建设难。如果换做从前的他,有了近卫团这样的武装,他随时随地都想造反。甚至造反都不是目的,打下
汴梁城没什么好称道的。
只有灭了金国,西夏,吐蕃,这才算是不负此生。
但是折可求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就是把这些地方全打下来又怎么样?天下还不是那个天下吗?百姓还不是如从前一样的生活吗?
那样来说,赵家做皇帝和折家做皇帝又有什么区别?
如今折可求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未来世界的面目,他更想做的是把那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亲手建造出来,所以他也认同秦牧的看法,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至少在棉花粮食基地都没建成时候,不要和大宋打起来——那样太耽误建设了。
可是李彦来府州不是为了给折家时间的,恰恰相反,他是来调查情况,找麻烦的。
刘光世说折家擅自出兵,拿下了,这个到底是真的假的?
刘光世还说府州麟州的人口大量出走,这又是真的假的?
李彦必须弄清楚这些。
这两件事都非常重要,前者涉及到折家是不是擅自开边,后者涉及到地方是否安定。
结果没用多长时间李彦就弄清楚了,这两件事都是真的。
府州和麟州的人口大量移民到下河套地区,这对两州地主的打击是致命的。可是他们却无能为力。
之前去的移民成为这片大地上最好的例子,他们已经是先富起来的那一群人了。
因为三成的地租实在是极大的仁政,比起本时空普遍接近六七成的地租,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这样就算折可求今年不再动员,都会有大量的佃农跑掉。佃农不是奴隶,他们跑了,地主还真没办法。
就算他们拿着佃农的欠款单据去找本地衙门说理,就算衙门断定他们有理,可是又能改变什么呢?
衙门,根本无法执行判决,因为人都跑国外去了。他们有本事去要人吗?
不能执行的条文,还不如擦屁股的厕筹。
现在不只是府州麟州大量流失人口,就是丰州刘光世手下也有不少农民举家跑去了。
这就好像后世美帝的西部大开发,民众自发的向西边跑,因为那里有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
这是一种趋势,根本无法阻挡。所以李
彦一到府州就接到了大小地主的各种投诉。他们眼看着今年就要颗粒无收了——因为没人种地。
李彦根本不用怀疑这消息的真假,因为抱怨最大声的不是别人,正是折可求的小舅子——尹括。
尹括被折可求一脚踹走之后,直接回了老家。
虽然折可求是府州麟州的霸主,但是尹家也不是任由人欺负的。
军阀和土豪的结合,一直是这块土地上的生存方式,尹括并不虚折可求。敢踹我,那就等着瞧。
李彦来到府州放出消息来盘查土地情况,尹括第一时间就跑了过来。
他就在亲自做过玻璃厂的厂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所以他的举报又有数据又有实例,简直让李彦听得差点晕倒。
官家的猜测不但不假,反倒真的不能再真了。折家果然做了这大逆不道之事。
他们不但打下了,还把两州的百姓拼命向大宋之外移民。折家要干什么,这还用问吗?
李纲说折家是今日安禄山,看来还是说小了。
折家明明是今日之李继迁。当日李继迁叛出大宋,自立西夏国,如今折可求是不是要有样学样,要弄个什么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