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婚事也不是一天就可以谈得拢的,特别是王婆这种既心疼闺女又心疼钱,既好脸皮又好钱的极品吝啬鬼,内心的挣扎,绝对可以用《战争与和平w那样宏大的史诗巨著来形容。
反正那边宅院也还没修好,而王洋现如今还是一位欠着自己未来婆娘一千贯债务的穷鬼,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跟王婆那吝啬鬼就这个问题发生冲突,现在反正已经给她打了预防针。
需要这位未来的丈母娘能够在这段时间好好的考虑好给要多少聘礼,该拿多少嫁妆。
就在王洋还忙着跟一票进士第二天又窜去了那国子监拜谒孔子先师的时候,朝堂这边,已经在为他们这些进士的授官正在进行着讨论。
太宗起,殿试结果一公布,即以将作监丞或大理评事作为状元的入仕,一般进士的入仕的官阶也相应提高。
而到得神宗时期,北宋朝庭的冗官是越来越严重,自然是授官也是越来越小,例如状元,就不再授将作监丞,而只授大理寺评事。
大理寺评事,这是王洋的官职,正八品,绝对比那些一般进士的授官要高出了一截。大理寺的评事就是大理寺内管理审问案件的小官员。
不过,任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下来。而王洋则在家里边好好的休息了几日,而这个时候,大宋的武举也同样的考过了,一位姓许名诏的年轻人获得了获得了武状元。
“我大宋居然也有武状元?”李府后花园的凉阁之内,王洋听那李逾跟那李迵不经意间的对答,得知了这个八卦之后,不禁有些愕然地道。
“这自然是有的,我大宋的不少规章,皆是承袭于唐制,而这武状元亦是,只不过咱们大宋以文治国,所以嘛,考武举的人不是很多,就像这一次武举,参加的人也不过两道。
“看来你可是比老夫更全才啊,可惜老夫不通武略,不然,也真想效法先辈,统兵治边。唉,国朝至今已有百年,不知何时才能尽复我华夏河山,收取幽燕十六州……”苏东坡苏大大的酒量自然也不差,他与那李格非怕是各有六七斤酒下肚了,却也只是醺醺然。
“先生能有此心,乃我华夏之福,唉,如今朝堂诸多臣工,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居一隅,浑然没有半点忧患之心。”李格非这位太学学正也很忧国忧民。
听着苏东坡与李格非讲起朝堂诸事,里边自然也夹杂着不少的八卦,倒是让王洋听得兴致勃勃,正如那苏东坡所言,这满朝文武的屁股,几乎都不怎么干净。
因为太皇太后当政以来,一向以宽容优待他们这些旧党臣工,而又还需要借助旧党之后,驱逐变法新党,如此一来,旧党如今盘据于朝,大权在握之下,贪腐成风。
这就是为什么苏东坡两次回朝,两份次都看不惯旧党的所作所为,向朝庭弹劾那些家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