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还有一更!)
军纪森严!
几天来,若是说朱应升对于楚军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恐怕就是军纪了,不说其它,单就是营中的规矩,便让人叹为观止,就像在前往中军大帐的路上,尽管路宽达两丈,但是持刀枪的兵卒经过时,也只是沿着左右宽各不过两尺的步道步行,将中间的道路让予车马,而且皆是靠右前行,如此倒也让这营中不至于拥堵。
“楚出于淮,规矩自然也是当然……”
想到途径江时,听说的江北的规矩,朱应升暗自在心里嘀咕道。
在靠近中军大帐时,抬头看着那宽达数丈的中军大帐,朱应升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也许机会就只有一次,就看这次能不能说服那位楚王,
步入中军大帐,光线由亮变暗,尽管帐内点着臂粗的蜡烛,可却依然不如外间那么光亮,在帐中的小案后坐着位穿着黑色袍服,身前有金色蟠龙,这位肯定就是楚王了。
“在下江宁朱应升参见大王!”
长揖过顶,深鞠过腹,照着大明的礼节行礼时,一声淡不出奇的话语便传入朱应升的耳中。
“我知道你,洪承畴的幕僚,怎么,什么时候满清那边行起了揖礼,不都是跪礼吗?既然如何,见到本王为何不跪!”
将手中的兵书一丢,李子渊一上来便给了朱应升一个下马威。
“大王所言甚是,明行揖清行跪,不过只是礼法上的不同,大王是大明之楚,在下见大王自然行明礼,焉有行清礼的道理?”
对于这个下马威,朱应升倒是不以为意,见招拆招的他随后又说道。
“况且,今日大明楚藩、淮藩已北伐至此,可谓是胜局已定。清廷虽于京师聚二十万大军,焉又能阻挡楚淮两路王师,想来不日必将败退,在下自然要识以时务了!”
虽说只是短短一句话,但在朱应升的话里头,却已经透出了几个意居湖广多年,又怎能忍心看大王所率领湖广健儿白白折损于京师城下,所以才派在下往赶往此地,以便助大王一臂之力,收复神京!”
什么“客居湖广”,什么“不忍”,不过只是借口,若是洪承畴真的不忍,又怎么可能在清军入关后,倾尽全力助其坐稳中原的天下,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
对于朱应升的这个理由,李子渊也好,许云程也罢,他们都没有反对,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更重要的是听听他想要说些什么。
“哦,不知洪中堂有何良策?”
难道说,洪承畴在京师之中有心腹,可以助他攻城?若是如此,那想要克取京师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这几十万清军……
就在李子渊暗自嘀咕着的时候,只听到朱应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