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北贫瘠又岂能养二十余万大军?
别说是朱明忠面对这样的问题,就是郑成功同样也面对类似的问题——军队的规模往往受制于财力。
而为了扩充军队,无论是郑成功也好,张煌言也罢,往往都会强掠男丁入营充作兵丁。至于这些人每月所得的军饷极为有限,甚至就连口粮也是最差的,只有那些精兵才会有军饷,且每日三餐管饱。他们在战场上,大抵也就是充当个数目,而在平时,兵丁逃亡更是时有发生。
对于军中的情况,郑成功自然知道,可是他没有办法,就像朱明忠说的那样——银子!
固然他郑成功愿意养三十万精兵,可是银子从那里来?
即便是现在,他麾下的数十万大军中,不过只有精兵十五万!
难不成,朱明忠有什么新的法子。想到这,郑成功便做出一副倾听状。
“成仁,你继续说。”
“……所以,兵力受困于财力,若是继续推行“厚饷养兵”,虽然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末将便想到我中国古时又何曾有过军饷?”
古时又何曾有过军饷?
朱明忠的反问让郑成功一愣,同样熟读史书的他,又岂不知道,古代时非但没有军饷,而且就连粮草也自备。
“就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以区区六,若是没有“通洋裕国”没有“以商养战”,就不会有北伐的成功,不会有郑家,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准确的来说,郑泰才会对长崎突然出现了江北的船只,会如此的警惕。毕竟,“通洋裕国”是郑家的根本。
面对朱明忠的解释,郑成功既没有表示理解,也没有表示赞同,而只是点头说道。
“江北贫瘠,养兵确实是要颇费一些周折,自此之后,这江北可就要全凭成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