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起伏的海浪卷动着港湾岸边的残雪浮冰,但这海湾却未曾结冻,一艘艘中式的、洋式的帆船,舶于港湾间,任由那风雪吹打着。在起伏的海浪中,数艘千料海船驶入了这片郁洲岛与连岛之间的海湾,径直驶进了港湾之中。
“这里便是大明了!”
置身于船艏的宋明泰的神情显得有些激动,非但他如此,这船上的水手大抵也都是如此,这些来自朝鲜的水手,从未曾想到,有一天居然可以重回大明。
“快看,是我大明的旗!”
尽管风雪遮挡了视线,但是在进港的时候,一个眼尖的水手,仍然有些激动的指着港口处的旗帜,那上面清楚的写着“明”。
“爹,你老看着了吗?咱回家了……”
又有一人抱着胸前的陶瓮放声哭喊着,此时这船上大都是一片哭声。
这些船上的朝鲜水手,大都不是朝鲜人,他们都是明人,当年清虏入关后,不愿剃发为奴的他们,便带着家人滔海东渡至朝鲜,甚至这些船也是当年他们滔海东渡时带去的船,原本这些船应会腐朽于港中,可谁曾想在几个月前,一个消息传开了——大明没有亡。
大明非但没有亡,而且又重复了南都,并且斩尽了十万清虏,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整个朝鲜上下尽一片欢喜。尽管朝鲜早已降清,成为了满清的臣属,但是朝鲜上至国王下至是24磅炮,即便是18磅炮,在东亚的大海上,也是无敌的存在,18磅、12磅,甚至就连9磅炮也行,就足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了,我们需要的不是几艘几千吨的大型三桅巡航舰,而是几十艘几百吨的家伙,至少眼下是这样,对没错……”
看着船上搭载的木料,又朝着船厂的方向的看去,张迪沉思片刻,然后对史司说道。
“就是这样,也许,我们应该借鉴一下经略设计的那艘军舰的舰形,然后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建造它,它的吨位控制在700吨至800吨……”
作为史司的半个学生,张迪并没有用传统的“料”作为船舶的单位,而是改用吨,当然,这是受史司的影响,不过过相比于料,或许“tyin”更为合适一些。
“而且,我们现在的造船能力也非常有限……”
凝视着船厂,尽管清河船厂有数千工匠,但是总归还是有限的,毕竟他们只是刚刚开始建造西式的军舰。
“其实,我更希望,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也许可以在台湾建造部分军舰,上次台湾回来的船上运的桧木,虽说性能不及橡木,但勉强也适合造船,即便是在欧洲,有时候海军为了节约经费或者橡木数量不足的,也会用冷杉等木材建造军舰,当然,它们的性能稍次,但是其价格低廉,木材来源广泛,可以满足基本的需要,也许,我们可以用最好的木材去建造一些主力舰,然后用质量稍次的木材去建造非主力舰,甚至……”
相比于大陆,台湾有着密集的山林,在基隆附近的森林中,尽是数之不尽巨大的苍天古树,以至于在远征队派回来的船只中,特意带回来了一些木料,以便船厂对木料进行检查,决定其是否适合用来造船。松木被直接否决了,只有略硬的与柏木类似的桧木被勉强接受,可以用来建造商船。
突然,史司的话声猛然一顿,他像是想到什么似的,看着张迪说道。
“也许,我们可以在基隆建立一个新的船厂,在那里建造商船以及次一等的军舰,当然,后者需要舰队的同意!”
史司的建议,让张迪长叹道。
“关键还是经略啊!不过,也许,我们可以建议经略同意建造一批武装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