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有了铸炮厂,炮自然是不用担心。
有了船厂,自然也不需要考虑造船的问题。
对身处清河的朱明忠来说,他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无外乎,就是新兵的训练、武器的制造,当然还有就是城北土垒城墙的修筑。是那只平均起来每天行军都不到30里的所谓的“安南军”,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相比于清军,对朱明忠而言,城墙反倒更为重要一些。
清河县没有城墙!
清江浦向来没有真正的城垣,也没有哪一任知县提出过要造一座城池。虽说清河水陆交汇,南北要冲,是淮海道、淮关道和漕运总督府驻地,虽说是市井繁华,可也就是这市井的繁华造就了沿河数十里的市镇,却限制县城的扩建。
在洪武年间清河修县城时,人口数千的清河县城宽不过两百丈。后来随着永乐北迁这清河便成为了南北要冲,依河而兴的市井完全将那小小的城垣包围其络资料以及图片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现在清河县的土圩“棱堡”不过只是借鉴了“棱堡”的些概念,比如通过降低城墙高度减少弹着面,梯形厚实的圩墙,这种类似于河堤的墙体可以充分运用地势和土壤的体量,吸收炮弹的动能,而且城墙位置低矮,大幅提高了对应大炮的防御能力。
当然还有就是“河堤”上的那一个个大型的棱堡,它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挖出的生土,要全都堆夯在护城河前,形成一个十丈的缓坡……”
尽管朱大咸并不是工程师,但是和这个时代的许多读书人一样,作为工地上的主管,无疑是称职的,甚至在最短的时间,他已经领悟到了这个城墙的特点,就是可以防止炮击。
“学生明白了!”
跟在朱大咸身边的看着那护城河外特意堆出的土墙,稍作思索后,便点头说道。
“只有如此,才能够抵挡清虏红夷大炮对土墙的炮击,其所发炮子,皆可为土坡所吸,而不至于对主墙造成损害,而主城上火炮却可随意炮击清虏……”
听着那少年的解释,朱明忠略微一笑,这正是棱堡中的那道壕沟前“冲击坡”的作用,看着朱大咸身边跟着的那些年青士子,或许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后世的人们有可各种各样的评价,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一群人,现在所需要的是的对他们加以引导,让其向着“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沉迷于八股文章之中。
或许,改变时代的重任,最终就在他们的身上。
“经略用意正在于此,清虏入关之所以攻无不克,皆凭其炮火猛烈,所以……”
突的,正与学生说话的朱大咸,看到朱明忠就在身边,双眼一瞪,然后诧异的问道。
“经略,您怎么来了?”</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