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顺着崔耕的手指望去,却见原来漆黑的锅底,已经是红彤彤的一片。
封常清小心翼翼地将表面一层红膜铲起,装到一个盘子里递给大家观瞧,确实是红铜无误。
啊果真能以铁换铜
那是,人家崔相人称点金圣手,这点个铜又算得了什么
某刚才还怀疑崔相呢,真是井底之蛙了。
没想到这哑溪不是害人的祸水,而是一个聚宝盆啊
真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啊
有了崔耕刚才的旁征博引,再加上铁的事实摆在眼前,人们对以铁换铜的法子,再无怀疑。
甚至有好事之人问道:崔相学究天人,能不能告诉大伙,这个法子叫什么名目又是什么道理呢
崔耕侃侃而谈,道:原来大家以铜山炼铜,是把铜矿用大火焙烧,再加上吹炼精炼等等工续,变成纯铜。本官将其称呼为火法炼铜。今日在胆水中以铁换铜,本官称之为湿法炼铜。至于这里面的道理么
道理就不太好讲了。
按照后世的观念来看,就是用铁置换出了硫酸铜中的铜。其实,就算这样解释,都非常粗浅。严格意义上说,天然胆水中,不只是有硫酸铜,还有很多其他的矿物,具体的反映也很复杂。若不然,这胆水就不该是绿色而应该是淡蓝色了。
给这些毫无基础的人讲化学反应,基本上就如同鸡同鸭讲了。崔耕好不容易,才用比较浅显的语言解释了一遍。
大多数人都没听懂,只是不明觉厉。
这边胡人清心思电转,已经迅速找出了湿法炼铜的弊端,道:崔相,某却以为,您这湿法炼铜,不怎么划算啊
哦此言怎讲
湿法炼铜要用铁就不用说了,燃烧这么多柴薪,却仅仅得到这么一点铜,未必就比火法炼铜来得强。
呵呵,胡县令真是目光如炬。不过么
怎样
崔耕伸出三根手指,道:湿法炼铜总共有三个法子,本官刚才为了立竿见影,只是演示了一个。这还有另外两个呢
说着话,崔耕指向一池水道:第二个法子,就是将胆水引入水池中,在池底铺上茅席,并放入铁块。什么时候水池颜色变为淡黄,什么时候将清水放出,此时那用铁换出来的铜,就附着于茅席之上。将铜取出,再放入胆水即可。
这个法子好,茅席完全不值钱,放水排水也不费什么事,所需的无非是时间而已。
有人迫不及待地问道:这个法子要等多久那第三个法子又是什么
怎么也得二十天以上。崔耕指着另外一个池子,道:若是想快,也不是没办法,那就是将投入水中的铁块,改为薄薄的铁片。根据胆水浓度,快则三天,慢则七天,也就差不多了。因为置换出来的铜会附着在铁片上,就不用铺上茅席了。
有机灵地道:但是,薄铁片需要锻打,价格要较同重量的铁块贵得多
崔耕微微一笑,道:正是如此。到底要赚钱快,还是本钱低,就看矿主的抉择了,毕竟鱼与熊掌难以得兼。
经过崔耕一番介绍,在场众人的心思都热切起来。
很显然,湿法炼铜较火法炼铜存在几个非常明显的优点。
其一,投资少见效快,只要在有胆水的地方设置铜场,就地取材,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把一些薄铁片或碎铁块投入胆水槽里浸渍,就可以取铜。
其二,在常温下就可以取铜,可以免除火法炼铜中的鼓风熔炉等设备,以及大量燃料,成本大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