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地,一股子无力感涌上了女皇陛下的心头武懿宗还算在武氏族人中出类拔萃的呢,他都这个见识,那其他人想必更不堪了。这是天生愚蠢,自己强求也没用。
武则天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道:都起来吧,河内王也重新就坐赐绢万匹。
这一天的云彩散了
众人起身归座,却见武则天的脸上一点笑模样都没有,气氛一阵冷场。
陛下,天官侍郎张昌期有急事求见。正在这时,高力士的声音,在殿门外响起。
宣他进殿
是
不消一会儿,张昌期已然带到。
他跪倒在地,扯着脖子喊道:还请陛下为微臣做主啊,那右控鹤监监正崔耕,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就在两个月前,微臣去长安公干
张昌期当然知道崔耕和李裹儿的组合不好对付,所以,他在叙述的时候,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没有任何地添油加醋。
反正据大夫说,自己的小弟~弟恐怕以后就不能用了,这就是最大的道理,足以让崔耕和李裹儿吃不了兜着走。
武则天听完了,更感觉腻歪了朕的朝廷这是怎么了怎么一天到晚都是这种破事儿啊
她往四下里扫视了一圈儿,道:你们怎么看
张昌宗和张易之当然得向着自己的堂兄啊,道:崔耕殴打天官侍郎,这是以下犯上。理应处死,以儆效尤
哼,以下犯上,本王可不这么觉得。说话的正是淮阳王武延秀。
他曾经和崔耕一起出使突厥,甚至能从突厥逃回来,都是多靠崔耕留下来的后手。,
武延秀为崔耕说话,道:刚才那张昌期说得清楚,是安乐公主打得他,而不是崔耕崔二郎。认真说起来,不好好地立正挨打,才是张侍郎以下犯上哩。
哈哈哈~~
武则天宠信二张,其实从客观上,就分薄了武家人的圣眷,大家岂能不心里不满。
只是二张势大,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现在本着法不责众的精神,起个哄又如何
嗯
武则天似乎有些意外诸武的表现,道:河内王,你觉得呢
武懿宗不屑道:这点破事儿,就是两个孩子打架,陛下贵为天子,若是插手此事,反而不够自重身份了,不如就由他去吧。
听你这话的意思,可是有些偏向崔耕。武则天脸上无悲无喜,慢条斯理地道:你难道不因为崔耕护送庐陵王入洛阳,对他恨之入骨吗
那怎么会呢崔大人是受了姑母你的命令,我要是恨他,那不是连姑母您恨上了吗绝无此事,绝无此事。呃其实我和崔二郎关系不错,一直兄弟相称呢。
这样啊,怪不得你偏向崔二郎呢。武则天语气平稳,也不知她是赞同还是反对,又看向武三思道:梁王,你觉得呢
武三思道:说实话,微臣和崔二郎之间,颇多龃龉。但陛下问起,微臣不敢不秉公而断,此事错在张昌期抢男霸女,至于崔耕么他没什么错。但是安乐公主的下手太重了,应让太子殿下严加管教。
秉公而断恐怕若是真有什么深仇大恨,想要秉公而断,也不可得呢想来,你和崔耕的关系也还算不赖。
顿了顿,武则天又意味深长地道:崔耕既是太子的心腹,又和你们的关系尚可,说起来真是个异数呢。
与此同时,有个模模糊糊的念头,涌上了武则天的心头武家诸人,天生愚蠢,这是没得救了。自己百年之后,他们很可能被抄家灭族。但是,如果有个人做武家和李家的润滑济,会不会能给武家留下一线生机呢
至于说张氏兄弟这两个小鲜肉的确可人儿。但是,这么好的人,在自己百年之后,不跟着自己而去,是不是太暴殄天物了
什么张氏族人管他们去死
想到这里,武则天轻咳一声,道:关于崔耕和张昌期的案子,朕宣判如下:张昌期强抢民女,无人臣体,着从今日起,免去一切职司,削职为民。崔耕行事鲁莽,罚俸三个月。安乐公主出手太重,致人重伤,禁足三个月。
好么,崔耕和安乐公主这两个打人的,相当于屁事儿没有,而张昌期这个小弟~弟被废的,却要被削职为民。这偏向的太明显了吧
张昌宗着急道:陛下,还请三思啊您可知道这份圣旨真正下达,对我们兄弟,到底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