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耕了解完始末和个中详细之后,问道:照这么说,糖霜作坊,如今是丽竞门的重要收入来源
谁说不是呢李善道:别看丽竞门产业众多,还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但他们一半以上的收入,是靠的这糖霜作坊。
一半以上听了这话,崔耕乐了。他知道丽竞门虽然赚钱的路子多,但花钱的路子更多
不花钱,你丽竞门那些明桩暗桩,那些外围成员,那些招募的打手泼皮,那些遍布天下各处的耳目,谁愿意替你干活
再加上如今的丽竞门不仅不再有朝廷编制,而且名声非常不好,所以除非是花上大钱,不然根本招募不到人帮你做事。
现在听着李善的话,崔耕不由暗暗琢磨,如果丽竞门骤然少了这么一大笔财源,那还不得伤筋动骨啊万一弄不好,没了这么一笔极其重要的进项支撑,出现资金链断层,整个江南丽竞门分崩离析都有可能啊。
于是乎,他蔫坏地笑了笑,提议道:李先生,如果咱们想办法动了这糖霜作坊,断了他丽竞门来钱的路子,您怎么看
使不得使不得李善连连摇头,道:那作坊是朝廷的,丽竞门只能算是代管。整个作坊外驻扎着五百府兵保护。别说能不能动得了这作坊,真要是动了,那跟杀官造反也差不多
崔耕微微摇头,笑道:李先生您想哪去了我的意思是说,咱们也开一家工坊跟他们竞争,如何哪怕将他们平日所得的盈利分上一半,咱们也算达到目的了。
那也不成。
李善又是连连摇头,道:不用新开工坊,这种工坊我们李家就有现成的。不过,崔县令没听我刚才说吗这做糖霜的技术,只有丽竞门的工坊才有
呵呵,不就是制糖霜的法子吗本县也有崔耕道。
崔县令是说,你有制作糖霜的秘方这这怎么可能饶是李善见惯世面,也难耐心中那份激动。
这有何难
这门独门技术,难得了别人,还真难不倒崔耕这个熟稔千年世间变化的家伙。
其实把灰糖制成糖霜的法子,一点都不复杂,说穿了,就是一层窗户纸用黄泥水吸附杂物。
只要把这藏窗户纸捅破了,随便一个作坊,都能把糖霜制出来。
不夸张地说,糖霜在唐时,可是一门暴利的独门生意。一年百万贯的利润总是有的。就这,还是受制于甘蔗的数量,要不然还能更多。
仔细算起来,丝毫不会比当初在泉州时,林知祥眼馋的扬州江心镜的买卖利润少。
而且扬州是甘蔗的原产地,长安那边有人垂涎想要染指插手的话,都也有点鞭长莫及。
在扬州搞糖霜工坊,绝对可行。
这这这,如果崔县令手中真握有制糖霜的秘法,那就太好了
李善颇为眼热地提议道:崔县令乃官场中人,在扬州开设糖霜工坊什么的,多有不便。不如咱们合伙开这作坊份子的事儿好说
那李先生以为多少分子合适呢朝廷可是规定,官员不可在辖区内经商啊
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完全不挨着,实际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朝廷不准官员在自己的辖区里经商,所以崔耕就只能拿暗股。
李善想了一下,道:这样吧,不如这份契约,就由崔县令的手下来签工坊的一切,都由扬州李家负责。唔,至于分润,崔县令你独得七成,如何
不妥
崔耕沉吟了半晌,道:本官只能给你两成份子
两两成李善觉得崔耕吃相有点难看了。
崔耕解释道:别误会,不是本官贪得无厌,这八成不是本官一个人拿。不客气地说,这买卖凭着咱们俩,吃不下来
崔耕不敢弄出玻璃镜来,是怕大头都被上官婉儿得了,最后帮人做嫁衣裳。
但是现在,也实在顾不得那么多了,丽竞门的威胁迫在眉睫,当务之急不是挣钱了,而是除恶,除掉目前身边最大的威胁。钱财自然就是小事了。
好在扬州是甘蔗原产地,糖作坊总不可能搬出扬州城。所以,崔耕准备分出三成去进贡给上官婉儿。
毕竟外界都认为他是上官系的人马,而且他在长安也着实需要上官婉儿替他照应着。老大嘛,怎么着也要表示一下。
剩下的四成,才是给自己留着的。
李善听完了,表示毫无异议,当场就要让崔耕提议手下人选出来,由那人来负责签字据。
崔耕却是不同意,说道:不行啊,都说了,朝廷规定地方官员在治下辖境内不准经商。本官的人参与此事,难免瓜田李下之嫌。现在丽竞门在一旁虎视眈眈,就等着本官出错抓痛脚。这个签字据的事情么,我准备让一个不相干的,但本官极尽信任之人去做。
谁李善追问。
崔耕伸手一指,道: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他指的人,正是崔秀芳
不行不行
崔秀芳却连连摇手,婉拒道:此事,妾身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