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嗯了一声,说道:我倒是想给陛下还礼。但陛下富有四海,我就是献上什么礼物,她老人家恐怕也不稀罕啊。不知四郎何以教我要不咱们直接送钱
嗨送钱干什么陛下让你去扬州就是让你捞钱去了,还能在乎你这仨瓜俩枣的
那四郎的意思是
刘老四眼中放光,道:刚才不是说你满腹诗才吗那你作诗啊陛下最喜欢才子了。你写一首好诗献给陛下,她一定高兴。
作诗
崔耕低头沉思起来,有了还真有这么一首应景儿的
当即,他便徐徐朗声诵道: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首诗乃是诗圣杜甫在唐肃宗在位的乾元元年所作,距今还有六十多年才会面世。
诗中说得就是他在端午节,被皇帝赐予了宫衣一件,非常感动。
无论从文才还是感情,乃至应情应景上,都非常合适。
当然,现在被崔某人占为己有,自然没杜甫什么事儿了。
几人听完之后,皆是交口称赞。
卢雄更是眼睛乐得眯成一条缝了,竖起拇指赞道:好孩子,这首诗一出,你就算是简在帝心了,日后定然前途无量。
一旁的刘幽求凑趣道:卢老哥,你这么说就不对了。
嗯
你刚才没听刘给事代传的圣上口谕吗口谕中,圣上可是亲口称赞崔二郎日后必为朝廷的股肱之臣。这就说明啊,他之前就已经简在帝心了,你这句话啊说晚了现在这首诗交上去,充其量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而已。
卢雄这才恍然大悟,抚额道:说得好此诗一出,锦上添花,二郎的前程就算稳了。
说罢,他举起杯盏,又道:来,大家共饮此杯,恭贺二郎前途似锦,一片光明。
恭喜二郎
恭喜崔大人
恭喜崔县令
什么称呼都有,纷纷举杯,气氛越来越热络。
又过了一会儿,忽然,刘老四将酒盏放下,轻咳一声,道:二郎,杂家跟你打听个事儿。
什么事
你手下的监察御史陈三和去哪了怎么没来赴宴杂家还有份旨意要向他宣读呢
陈三和那老神棍
崔耕暗暗寻思,当初右肃政台发下公文,可不只说了自己一人。与此同时,来俊臣的弹劾里,也包括了陈三和
上官婉儿能救得了自己,但不一定能救得了陈三和啊
莫非刘老四此番下来,还背着处置陈三和这老神棍的任务那可不行,怎么说陈三和都是自己的人,不能让他丢了性命。
他的脸色微微一变,敷衍搪塞道:唉,实在是不巧,陈御史去了振州,考察当地的风土民情去了。
顿了顿,又小心翼翼试探道:不知刘给事给陈御史带来了什么旨意
什么跑振洲去了莫非这厮见二郎你歹势,怕引火烧身伤及自己,便趁机溜出去避嫌躲祸了
刘老四闻之,猛地一拍几案,愤愤不平道:这个刘老四,真不是东西。枉上官舍人还为他出了大力,他竟然如此薄情寡义对待二郎你
啊
崔耕这才意识到,恐怕自己是误会了,莫非这个旨意不是什么坏消息
他赶紧替陈三和解释道:四郎大兄息怒,小弟刚才不是说了吗陈三和是我派去振州的,不是擅自行动。
那也不行刘老四恨恨地道:即便如此,他自己就没点眼力,没点良心今天是二郎你的生辰,他就算公务再繁忙,也得抽时间回来同你庆生吧
呃,四郎误会他了,他不是那种崔耕还想解释,却听见外头一阵重重地脚步声,传入堂屋中。
咚咚咚~~
只见封常清迈着沉重地步伐走进了堂屋。
自从刘老四迎入堂屋后,封常清之前便早早起身出去了。一方面招呼人安排伙食,另一方面起个迎宾的作用。他威风凛凛甲胄齐全,总比小九儿拿得出手不是
大人封常清对着崔耕耳语了几句。
崔耕听完了不由抹了一把虚汗,暗道,陈三和算是有点运气的人,终于不用替他遮来瞒去的了。
随即,他笑道:哈哈四郎,看来你真是错怪陈御史了,他紧赶慢赶,今天终于赶回清源城来了
哦是吗那还算他有点良心,快将陈御史请进来吧
崔耕微微一摆手,封常清很快便去而复返,从外面领进两个人来。
一人塌鼻梁缺耳朵,面如厉鬼,正是周兴。
另外一人,仙风道骨,细目长眉,手拿拂尘,正是陈三和。
二人一齐跪倒在地,道:启禀大人,卑职幸不辱命,您要的那样东西,我们已经做成了
本书源自看书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