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笑着推了他一把:\"就你爱显摆!\"转头对我们解释,\"这段'砍樵舞'动作简单又热闹,最适合暖身子。\"
瑶瑶立刻把瓜子往我手里一塞:\"我要学!\"她羽绒服都没拉好就要站起来,被我一把按住。
\"先把橘子吃完,\"我无奈地把剥好的橘瓣递过去,\"待会儿别感冒了。\"
我们三组人找了个闲置的排练室。周晓峰把几个道具板凳垒成\"柴堆\",开始示范基本动作:\"看好了啊,这个'蹬步砍柴'要这样——\"
他左脚一蹬,右手虚握作斧头状,猛地往下一劈,丑角妆容配上夸张表情,活脱脱一个滑稽版樵夫。
\"噗嗤——\"瑶瑶憋笑憋得肩膀直抖,瓜子都从指缝漏出来了。孙晚柠倒是学得认真,把黄梅戏的柔美身段都融了进去,跳出了别样韵味。
\"来,跟着锣鼓点!\"李雯掏出手机放起伴奏。欢快的花鼓点响起,周晓峰在前面领舞,我们排成一溜跟着学。
瑶瑶跳得太投入,发髻上的珠钗都晃松了,在灯光下划出银色的弧线。
我举着手机录像,镜头里的瑶瑶脸颊绯红,额前碎发被汗水黏住。她一个转身发现我在拍,立刻张牙舞爪扑过来:\"徐子墨!你偷拍!\"
\"让她拍!\"周晓峰边跳边喊,\"回头发群里当教材!\"
最绝的是张明远,把黄梅戏的扇子功融入花鼓戏,折扇开合间竟和锣鼓点完美契合。我们越跳越嗨,地板都被跺得咚咚响。
\"最后定个相!\"周晓峰突然金鸡独立。众人手忙脚乱模仿,瑶瑶一个不稳栽进我怀里,连带把我也撞倒了,惹得大家笑作一团。
场务的喇叭声适时响起:\"全体演职人员集合!大合影啦!\"
我们慌忙收拾。瑶瑶气喘吁吁地靠着我,发间珠钗摇摇欲坠:\"跳得我...头发都散了...\"
我替她扶正发饰,指尖碰到她滚烫的耳垂。手机里刚录的视频还在循环播放,定格在众人东倒西歪的爆笑瞬间——这大概就是传统戏曲最鲜活的模样,既有台上的风华绝代,也有幕后的烟火人间。
演出结束后,京城飘起了鹅毛大雪。我们卸完妆走出央视大楼时,雪花在路灯下纷飞,整条长安街已经覆上一层松软的白毯。
\"终于完工了,这天我们去吃涮肉吧!\"王老师裹紧羊绒围巾,招手拦了辆出租车,\"我知道有家老字号,铜锅炭火,正宗!\"
出租车在雪中缓慢行驶,瑶瑶靠在我肩上昏昏欲睡。车窗上凝结着雾气,她无意识地在上面画了个爱心,又很快被新的雾气覆盖。
老店藏在胡同深处,推开厚重的棉布门帘,扑面而来的是羊肉的鲜香和芝麻酱的醇厚。铜锅里的炭火噼啪作响,王老师熟门熟路地点了鲜切羔羊卷、肥牛卷和冻豆腐。
铜锅沸腾后,王老师示范北京的吃法:\"羊肉要这么涮——\"他夹起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在滚汤里三进三出,\"这叫'三上三下',最嫩!\"
瑶瑶学得有模有样,却把羊肉涮老了,懊恼地鼓起腮帮子。我悄悄把涮好的肉片夹到她碗里,她眼睛一亮,蘸满麻酱塞进嘴里,满足得眯起眼。
\"慢点儿,\"我笑着递纸巾,\"瞧这麻酱都蹭鼻尖上了。\"
窗外雪越下越大,玻璃窗上结满冰花。我们聊着今晚的演出,王老师说起我刚到芳华的糗事,惹得瑶瑶笑呛了,咳得满脸通红。我赶紧给她拍背。
酒足饭饱,王老师掏出手机:\"来,拍张合影!\"我们凑在铜锅前,热气模糊了镜头。照片里三个人笑得见牙不见眼,背后是雾气朦胧的玻璃窗,和窗外无声飘落的大雪。
走出餐馆时已近午夜。瑶瑶把脸埋在我围巾里,呼出的白气拂过我下巴。
我握紧她藏在口袋里的手,那温度比铜锅炭火更暖。雪地上,我们的脚印并排延伸向远方,很快又被新雪轻轻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