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整个园区都被控制起来。
楚健找到了那张老板的办公室,里面确实还有十来件古董艺术品。
陈将军也说了,园区内的古董艺术品归楚健他们,现金和其他资产则是归他,分配方案都定下来。
所以,楚健自然也就不会客气。
“我只要那幅字,其他的你们分了吧!”楚健开口道。
他一眼就看中了那幅字。
李维等人好奇:“这幅字是谁的?”
沈世杰靠近看了一会,惊讶:“章衡的墨宝,太罕见了。”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那位?”李维第一反应就是这。
沈世杰翻了下白眼:“是文章的章,并非弓长张。”
“章衡?谁呀?没听过。”
“千年科举第一榜的状元。”
千年科举第一榜?
这名头挺吓人的。然而,李维还真没听说过。
“你知道那次的科举有多吓人吗?含金量有多高吗?”沈世杰问他。
“有多高?”
“主考官是欧阳修,副考官是王珪,阅卷老师是梅尧臣。”
众所周知,欧阳修乃北宋文坛盟主、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其文学成就与政治地位举足轻重。
而王珪也不简单,官至宰相,在北宋政坛地位显赫,同时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文风典雅工整。
梅尧臣的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对宋代诗风转变影响深远。
“考官和阅卷老师厉害,不能说明考生牛逼的吧?”李维质疑。
“那你不妨再看看那次科举考试的考生,有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曾巩,还有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兄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干将吕惠卿、曾布、章惇等人,最后状元竟然是章衡。
那场科举考试的考生,诞生了九位宰相。
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要知道,苏轼在诗词、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极高造诣,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其诗词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苏辙也不差,以散文着称,文笔流畅,擅长写历史文章,深刻隽永,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而曾巩幼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未成年就已凭借才华名满天下,现存散文数千篇,实力非同一般。
程颢、程颐兄弟,张载、吕惠卿、曾布、章惇等,全都是猛人。
此话一出,李维顿时头皮发麻。
“苏轼都干不过他?”
妈呀!苏轼可是宋朝最有名的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