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时候,北方有一位制军(明清时期总督的别称),姓赵名达流,位高权重,深受许多人的尊敬和讨好。
不过,讲起来,赵达流没发迹的时候也挺惨。
赵达流自幼丧父,家里很穷,他对母亲很孝顺。因为少年时困顿,所以二十岁的时候,他还没能考功名,连个秀才都没考中。亲戚们都觉得,这孩子是丧门星,所以看到他都躲得远远的,不愿与他走近。
赵达流素来豁达,毫不介意,依旧我行我素。
这么一来,大家更看不起赵达流了,觉得他毫无志向,没有动力,不求上进,甚至都在背后说他无耻,讽刺他无能了。
赵达流曾以童子的身份,去考秀才,结果没考上,还被赶出考场了。无奈之下,赵达流只好回家。
途径一座古刹的时候,赵达流看到一个道士,朝天的鼻子,紫色的胡须,模样很是奇怪,也很丑陋,他浑身破烂,还很脏,随意坐在地上,显得很没有礼仪。赵达流看了一眼,也没觉得啥,继续赶路。
道士看到了赵达流,连忙起来施礼,笑着说:“贫道一直在这里等待贵人,等了许久才等来啊!”
赵达流一听,不知所措,仓促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
道士又开口了,说:“贫道姓万,道号蜕云,从峨嵋山游荡到此,一路上看到了许多人,但是论起富贵福泽,没有人比得上贵人你啊。因为你我有香火之缘分,所以贫道在此地等你。”
赵达流这些年都很落魄,又穷又没地位,一听这话,还以为道士在戏弄自己,笑着说:“小生平庸之辈,没想到有幸能让仙师如此顾盼,若真是如仙师所言,说明仙师精通相术,是不是?”
道士一听,回应道:“像姑布子卿那样的相术,我哪里会呢?不过,我平时看人一向很准,这倒是真的,无论他是否富贵,是否贤良,我一看便知,从没有错过。”
赵达流来了兴趣,问道:“那么,仙师可否给小生相一相呢?”
道士也不客气,掐指就算,过了一会儿才说:“贫道掐指一算,公子三年后开始走运,会考中秀才,再过五年,联捷登科第,能做官;一二年后,你会到蜀中视学,再过几年,你会升官,成为皇帝身边的人,再会出任监司,开藩成为封疆大吏,官至协办大学士。哦对了,将来你会娶一位贤妻,活到一百岁,子孙都富贵。”
看着赵达流一脸的不信,道士又说了一遍,让赵达流记住时间,看看日后是否准确。
赵达流突然叹了一口气,说:“小生已经年过二十岁,依旧贫寒,老母想吃肉我都没钱买。我才去考童子试,却被赶出考场,唉!我已经不打算考功名了,准备借点钱去做生意了。”
道士急了,连忙摆手阻止,说:“千万不要做生意啊,千万不要,那样会毁了你的前程。如果你缺钱用,贫道倒是攒了一些钱,愿意帮你一些。”
说完后,道士从袖子里拿出一块黄金,送给赵达流,说:“愿你早日富贵,只要以后不要忘了贫道,那就是贫道之幸了。”
赵达流虽然缺钱,但为人正直,不肯接受。
道士看他不肯要金子,就说:“这样吧,这块金子,算是贫道借给你的,将来你有了钱,再还给我,这样总可以了吧?”
赵达流觉得可以,又问:“如果算是借仙师的钱,这个倒是可以接受,只是,既然是借钱,就得写个凭据。”
道士又阻止了赵达流,说:“要写什么凭据?你没听过古人说的话吗,君子券以口,小人券以手。君子不券不负,小人虽券亦负。如果是君子,口头上的话也是凭据,如果不是君子,即便用白纸黑字写下来又如何呢?如果是君子,不写凭据也会还钱,如果是小人,写了凭据他也不会换钱。所以说,还不还钱,在于个人,而不是在于凭据。”
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赵达流无法再反驳,于是接受了道士的金子。
接了金子后,赵达流又请教道士:“仙师,倘若以后我做了官,宦海风波多,我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
道士想了很久,似乎在算赵达流的平生。算完后,他才说:“贫道刚才算了一下,你以后做官,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只是,某年月日的时候,会有意外。不过你放心,到时候贫道自然会来帮你,你不用担心。”
说完后,道士和赵达流施礼,离开了。
回家之后,赵达流还是不太信,他把道士对自己后面人生预测的话记了下来,等着以后验证。
靠着道士的金子,赵达流换了钱,买了米面和衣服等,因此母子二人得以吃饱穿暖,免了受冻挨饿的苦。
物质上有了保障,赵达流有时间安心读书、思考。果然,他三年后开始走运,考中了秀才,再过五年,又先后考中了举人、进士,皇帝封官,二年之后,他真的到蜀中视学(考察学务的官员),又过了几年,赵达流得以升官,成为皇帝身边的近侍,并出任监司,后来果然开藩,成为封疆大吏,官至粤东粤西两粤之地的总督。
翻开当初记下的话,赵达流发现,果然和道士说得一模一样。
做了两粤之地总督之前,赵达流娶了妻子,妻子贤惠,相夫教子,照顾婆婆,无所不能。她给赵达流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十九岁了,已经进入翰林院,二儿子刚成为童生,后来皇帝赐他为秀才,还允许他参见春试(明清两代,科举在春季或者秋季举行,称为春试和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