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位,国泰民安,一片盛世祥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然而,众位大臣和太监们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规律:每逢春天柳絮飘飞时节和冬日下雪的时候,皇帝的心情格外的差,经常自己盯着宫外愣愣的出神或者莫名其妙的发脾气。
众位大臣们也养成了看天气上奏折的习惯。
而众位太监们一遇到这种天气,也只能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咏絮两人离开拜剑山庄后四处游历,累了便来到金山寺停留一段时间。
此时,漕帮帮主之位已经交到钱誉手中,钱誉见咏絮前来,十分欣喜。在钱誉的劝说下,咏絮重新修习清虚内功,二人不停的交流和切磋武功,武功进步很大。
三年后,江湖武林涌出两位新星,一位是功夫皇帝钱誉,而另一位是武林皇后陈绪。
三年来咏絮化名为陈绪,常常女扮男装,四处游历,扶危济困,锄强扶弱。
同年,恰逢杭州水患,咏絮被困杭州,与杭州知府朱桢共同救治灾民,治理水患,结为至交好友。
朱桢为人实诚,欣赏咏絮的才华和气魄,多次建议其入朝为官,都被陈绪拒绝。
水患治理成功后,朱桢受到了乾隆帝的亲自接见。
他受宠若惊,沐浴更衣,快马赶赴京城。
正大光明殿内,乾隆帝对朱桢极尽夸奖,称这次水患治理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受伤的灾民最少,持续的时间最短,最大程度的减少水患带来的损失。
朱桢叩谢隆恩后说道:“此次水患治理的成功离不开我一位挚友的帮助。此人名叫陈绪,满腹才华,魄力不凡,又有仁爱之心,对百姓很是关心。如果此人能入仕为官,将是天下百姓之福。”
“朕亦是求贤若渴,若真有此能人,就应当为朝廷效力。朱爱卿马上修书一封,叫陈绪进京听赏。”
朱桢大喜,当即写了一封信,叫人快马加鞭送至杭州。
三日后,朱桢收到回信:蒙兄记挂,陈弟此生不会入朝为官,还望兄长莫在为此事筹谋。今日起,弟便离开杭州,继续游历,待安定下来,再与兄长去信。勿念。
直到今日,朱桢才知道他这位弟弟是当真不愿意为官,但此事却不知如何向乾隆帝回复。
次日,乾隆召见朱桢,问起陈绪是否到了京城。朱桢吱唔道:“皇上恕罪,是臣失察,臣弟无心朝政,热衷于江湖游历,他回了信,让臣替他拜谢皇帝陛下,已经四处游历去了。”
乾隆的满腔热情遭到了拒绝,脸上微有怒容:“既然如此,那就让他过他的逍遥日子吧,此人永世不得入朝为官。”
朱桢察觉出乾隆的怒气,吓得跪在地上谢恩。
慌忙间衣襟中的信封滑落在地,朱桢并没有察觉。
朱桢退出后,乾隆见到地上留下的信封,俯身去拾。
只此一眼,乾隆犹如定在当场。信封上的字迹似曾相识,和咏絮的一模一样。
他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信纸看了起来,越看越是激动:“快,把朱桢给朕叫回来。”
朱桢还没走出宫门口,又被当值的太监拦住叫了回来。在回来的路上朱桢越想越是害怕:难道皇帝反悔要置陈绪不敬之罪。我真是糊涂啊,竟莫名其妙的害了他。如果真是如此,大不了我替陈绪一死。
来到乾隆面前,朱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皇上饶命,求皇上饶命。”
“你怕什么?朕又没说取你性命?快起来!”
朱桢看着乾隆帝手中握着陈绪给他的回信,又以头磕地:“求皇上饶恕陈绪。”
“你快起来,朕不会要他的性命。”乾隆语气中有些不耐烦。
朱桢此刻才放下心来,站起身在一边恭敬的候着。
“你和陈绪认识多长时间了?”乾隆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