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城,方圆五公里内死寂一片,整个区域被紫色的瘴气笼罩。
一支簇拥着金色轿顶的百人军队缓缓而行,在即将进入兰陵城池。
领头的虎贲军将领,百夫长王白石突然举起右拳,整支军队顿时就停了下来。
北离的虎贲军,军队总人数仅仅只有两千规模,可这两千虎贲军却抵得过一支两万规模的军队。
即便是相同人数的双刀叶字营,都不见得占到优势。
两军虎贲军,共有十位百夫长以及两名千夫长,他们无一不是战场上的铁浮屠。
天生无畏,战至终章,经验老道是战场上收割生命的杀神。
可此,这位百夫长却露出从未有过的凝重。
嘎嘎!
伴随一阵刺耳的鸟鸣,上千只黑鸦于城池上飞驰,掠过头顶处时,黑压压一片,整个天地如被黑暗笼罩。
王白石打起了退堂鼓,整个兰陵城不仅城门是关闭的,就连城内的喧嚣都听不见。
军队所过之处的村庄以及城镇,更是空无一人。
常年徘徊在死亡边缘,直觉告诉他,这座城池内有大恐怖存在。
别说他了,就连瑾宣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不安的味道。
尸体腐烂的味道……
明德帝从轿中缓缓走出,望着这座兰陵死城,眉宇间隐约有死兆之气。
“陛下,此城诡异,方圆五公里有不名瘴气,城外不见人鸟兽活动,城内不闻喧嚣市井之声,还请陛下顾安危,暂时离开这里。”瑾宣垂着脑袋,一脸凝重的道。
见明德帝迟迟不曾回应,只是久久凝望着这座城。
于是,瑾宣又道:“臣认为,此地绝非久留之地!”
百夫长王白石也走上前,赞同瑾宣的建议。
明德帝眉头紧蹙,那城牌匾上,有着几分血迹尚未干涸,鲜红的字体惹人注目。
楚歌!
看到这两个字,明德帝微微愣神,他似乎回想起了什么,眼眸微微闪烁。
自开朝以来,史官的权力和职位都要高于北离护国太师一职,他们的权力在太师之上,并且几乎不受皇帝的约束。
史官可以独立杜撰历史,管理史书,任何人没有权利去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记录。
然而,关于史官的转折点是在前朝,也就是太安年间。
先皇继位以后,史官的地位便开始受到限制,史官的任命由皇帝决定,而不是世袭罔替。
也就是前朝开始,史书是由胜利者撰写。
太安年间,曾发生过一起震动朝野的事情,那便是太安帝曾颁布过一起政策,名《清史策》。
此政策大抵内容是,史官不得抹黑污蔑萧氏皇族威严,违者斩立决。
据说这政策颁布后,遭到朝堂半数大臣谏言,可太安帝却力排众议,一锤定音敲定这政策。
结果就是,北离一半以上的史官都遭到砍头之罪,而由他们所撰写的史书,也被一把火烧灭。
明德帝继位后,曾亲自翻阅过这起事件,并找来记载了《清史策》的全部宗卷。
最后终于被他找到有关记载,当年撰写那部分的史官已经被秘密处死。
太安年西楚之地,曾饱受战乱摧残,流民四起盗匪不断。
不仅如此,南诀为争夺北离富壤之地。
对其发动了常达多年的战争,甚至还派出了藏拙多年的杀手锏——玄甲军。
然被北离那时的大都护识破计策,将其逼入至一座城。
然那本史册记载到这里就结束了,后续内容似乎被撕毁过,并重新撰写了一份。
那份记载的是,洛城军将领携万吨火炮,剿灭整支南诀玄甲军,以无伤一兵一卒的战绩传颂整个北离。
可关于那座楚歌的城池记载,却微乎其微,几乎没有描述。
明德帝最关心的便是,那座城池中,是否还有他们北离的百姓。
那不可思议的战绩传回北离后,那时还只不过是普通皇子的萧若瑾便发出质疑声。
奈何最后被太安帝冷化,最后不了了之。
种种疑惑虽塞满整个脑子,萧若瑾却不得不放弃调查。
如今这兰陵城上两个血红的大字,令明德帝心中一阵恍然。
瑾宣顺着陛下的目光抬头望去,眼神满是疑惑。
一块城牌匾有什么好看的?
那红色的两个大字似乎只有明德帝一人见着,甚至连城墙上面的血迹,瑾宣也没看出来。
结合之前种种怪异以及踏进这片土地时,心神就有些不宁。
明德帝知道,这怕是一个针对他萧氏皇族的陷阱。
那么,明知是一个陷阱,他该不该进去呢?
“瑾宣,吩咐下去,准备进城!”
……
天上飘着桃红色的花瓣,赵玉真一个人坐在庭院里,身前是柄插在地上的桃木剑。
“将自己的纯阳真气注入到一柄桃木剑中,只为吃桃子,赵真人这未免太奢侈了。”
一阵风吹过,将赵玉真鬓边的头发吹起。
不知何时,庭院的高墙上,站着一个白衣,满头白发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