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杨荣出列道“陛下,既已定策,自当定下名分,如今麓川战事在即,却不知陛下队伍麓川有何处置?”
麓川如何处置,在座的各位其实都知道,加上刚才皇帝的一番话语,很明显这是要立即施行了。
而如今在京藩王也仅有襄王一人,如此只要不傻就应该知道麓川之战后该派谁去坐镇了。
果然,朱祁镇说话了“朕之王叔,襄王有贤有能,朕以为可令襄王叔移藩麓川坐镇。”
说罢看向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道“兵部注意遴选流民之中强壮之士,选够三护卫交由王叔统领,为王叔一臂之力。
户部且协助兵部遴选,有家室最好,安家银子也要给够数莫要让人以为我朝廷选人乃是强征。”
户部,兵部二尚书立刻道“臣遵旨。”
这时太皇太后出声道“既然已经定了,那就宜早不宜迟,让襄王赶往军中吧,内阁也商议一下,看看用什么由头。”
杨荣眉头皱了皱开口道“启禀太皇太后,前线兵凶战危,襄王千金之躯自当不坐垂堂,臣以为还是应当战事稍息之后再去为好。”
朱祁镇听了本来有些忐忑的心一下子定了下来,果然,文人集团对于藩王有着天然的戒备心。
有这样的戒备心存在朱祁镇也就安心的多了。
不过太皇太后可不这么认为,自己的小儿子移藩,这是已经和皇帝商议好了的,自己若是不做些什么怎么行?
于是语气有些不阴不阳道“襄王移藩,今后少不了亲临战场,如今趁着大军在前,跟着保定侯学习学习,也好将来能够独当一面,怎么?你杨勉仁觉得有问题?”
杨荣听了,立刻就感觉一阵阵的头皮发麻,这位老太太的手段他可是领教过的。
当年废后之事在老太太这里可还没完全过去呢。
当年就把他折腾的进退不得,如今要是真得罪了老太太,新帐旧账一起算,他这年龄恐怕还真的消受不起啊。
不过大明文人根子里抬杠的基因再次作祟,不过毕竟杨荣还是知道轻重的,开口道“太皇太后所虑倒是臣未有想到的,是臣失察了。
臣以为,既然襄王要去军前,如果直接领军,恐有不妥,不若命为监军,与王骥一道行事,不知太皇太后以为如何?”
太皇太后皱眉,很明显,杨荣就是想让襄王隔绝于军权之外,这与预期并不相符,正要说话,杨士奇站了出来。
杨士奇先是拱手行礼,然后道“陛下,太皇太后,既然襄王即将移藩,自然是要营造新的王府,这笔花销对于麓川而言就有些大了,臣以为,可让户部拨银二十万,交由襄王,由襄王都造王府,不知太皇太后以为如何?”
朱祁镇听了也是嘴角抽搐,为了减轻流民压力,朱祁镇已经主动让朝廷遴选新的襄王三卫,还给了足额的安家银子,这可好,杨首辅嘴巴一开一合,又是二十万没了。
这是贿赂啊,朱祁镇以为自己将流民问题解决给承担起来就已经是在贿赂襄王叔了。
可没想到的是杨首辅手笔更大,也更加的赤裸。
不过朱祁镇看着明显没了咄咄逼人样子的太皇太后,内心不由得暗叹,还真管用。
既然杨士奇开口了,太皇太后知道这已经是内阁的底线了。
杨士奇是绝不会允许襄王接触南军军权的,所以宁愿再多花一笔钱也不愿意让襄王粘上军权。
不过太皇太后也没有觉得不对,毕竟这是一位母亲在为自己的小儿子争取的最大的利益了。
太皇太后也是一个政治人物,她很明白朱祁镇的想法,今后面对藩王,自家孙儿的手段恐怕会越来越酷烈。
不若趁早离开中原神州,去外藩打拼自己的事业。
她和襄王的谋士有着同样的想法“重耳在外而安。”
当然身为母亲的一面又促使她想着法子的给自己的儿子谋取最大的福利。
现如今利益也拿到手了,事情也办了,自然就心满意足了,于是道了一声乏,就走了。
这场小会议也就匆匆结束了。
散会后,成国公周围却围绕着好几位勋贵,悄声的询问着什么。
成国公淡淡道“好了,我知道你们想的是什么,且安心吧,你们不就是怕嘛。
怕把方孝儒定为了忠臣,咱们哥几个不就成了反贼了?
哪怕不是反贼,也是反贼的后人不是?
你们呐,就是太直诚了,难道就没听到陛下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