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毕懋康和宋应星这两人的人生轨迹,胡文霆在后世时,曾通过史书对其进行过一些了解,由于这两人太过于热衷技术方面的事情,而不怎么擅长做官,因此,两人的仕途都并不十分顺畅。
史书上是这样介绍毕懋康其人的,毕懋康,字孟侯,号东郊,歙县上路人,万历二十六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后累迁广西道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按、山东巡盐御史。
陕西旱灾期间,毕懋康曾组织广设粥厂,大放仓廪,助流民渐复其业,累计救活民众约一万多人。万历四十二年,主持修建历山书院,为当时济南最大书院。后遭宦官魏忠贤排挤、御史王际逵弹劾,遂被削籍。
崇祯初年,被起用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旋自免归。辞别时,崇祯帝命其制武刚车、神飞炮等。
崇祯八年,械成后,编辑《军器图说》以进崇祯帝。因功升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饷,不与宦官同流告归。
根据时间推算,此时的毕懋康应该还处于辞去南京兵部侍郎一职后,在家研究各种军器的阶段。
而宋应星其人则是非常推崇张载的关学,并从中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他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有很大兴趣,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
可是他的科举之路却并没有毕懋康那么顺利,自从在万历四十三年乡试中举之后,在后面的数次会试中均宣告失败,于是在崇祯初年的最后一次会试失败后,就彻底断绝了科举的念头。
根据史书上的相关记载,此时的宋应星应该是在家侍奉父母顺便研究学问或者是在外求学的途中。
当两人被领进来之后,胡文霆见到的是一老一中两位穿着极其普通的男子,老的大约在六十来岁左右,中年的则大约在四十多岁的样子。
胡文霆非常谦逊的进行了自我介绍之后,两人也向胡文霆通报了姓名,原来年长的就是火器专家毕懋康,而中年男子则是农学家和博物学家宋应星。
在把名字和两人对上号之后,胡文霆连忙向宋应星尊称了一声宋先生,而尊称毕懋康为少司马(因其辞官前的职位为南京兵部右侍郎)。
紧接着,胡文霆大致的向两人介绍了一下,自己让陛下派人千里迢迢把他们找来的目的,说自己这里非常缺乏各类研究性的人才,而自己早就听说了两位前辈的大名,而且也非常仰慕两位前辈的才华,因此才求着陛下出面把两位前辈给请来了。
听说胡文霆把他们请来,并不是单纯的做官,而是主要从事研究工作之后,两人脸上的表情马上变得神采飞扬起来,不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一本正经。
在胡文霆又大致介绍了一下研究内容之后,毕懋康就有些急不可耐的催促道:“你也不要再浪费口舌说那么多了,你带我两人到实地参观一下之后,一切不都明白了吗,总胜过你在这里空口白牙说上半天,我们却还是听得有些稀里糊涂的。”宋应星也在一旁配合着点了点头。
胡文霆听了之后,连忙抱歉的对二人说道:“确实是晚辈疏忽了,如果两位前辈方便的话,待稍事休息之后,我就陪您们去现场看看?”
胡文霆话音刚落,毕懋康就率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紧接着宋应星也跟着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两人同时把目光看向胡文霆,等着他引路带他们去现场参观。
看到两人居然比自己还着急,胡文霆苦笑了一下之后,就喊来了几名亲兵,然后自己走在前面引路,领着毕懋康和宋应星二人往火器工坊那边走去。
在路上的时候,胡文霆又简单向二人介绍了一下,当前自己这边武器的发展情况,当听胡文霆说到,这里的武器发展居然已经经过了燧发枪阶段,进入了弹药一体、通过机械撞击就能实现击发的时代之后,毕懋康有些不可思议的看向了胡文霆。
因为毕懋康自己目前还正在着力研究制造燧发枪,并且才刚刚取得了初步进展,如果真像胡文霆所说的那样,那么胡文霆这名年轻人在火器方面的造诣可要远胜过自己啊。
说话间,一行人就来到了火器工坊,由于是胡文霆亲自带的队,因此在经过各道关卡时,值勤人员对一行人的检查就相对要松一点,但也是必须在每道关卡前停留上好一会之后,才能接着进入下一关。
当毕懋康和宋应星二人最终随着胡文霆来到生产车间里面之后,二人顿时又被里的场景给惊呆了,只见里面不仅宽敞明亮(因为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大大提高了室内的采光),而且整个生产过程被分成数道不同工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半成品就向流水一样的往下一道工序传递。
每道工序的工匠只需要完成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少数几项工作就行,因此其熟练度也是相当的惊人,他们在操作时几乎可以不用眼睛去看就能迅速的完成那些工序。
不过牛人毕竟是牛人,毕懋康和宋应星二人在稍微思忖了一下之后,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因此,看向胡文霆的目光也带上了一些敬重,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有些目空一切了。
在走马观花似的看一圈之后,胡文霆就安排亲兵过去办理相关手续,要从工坊里拿几支最新款火铳出来,到训练场上去进行一番射击演示。
噼噼啪啪几乎连绵不绝的一通火铳声之后,宋应星还好一点,而毕懋康则是直接愣在当场,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这种射击速度,是他连在梦里都不曾想像过的。
许久之后,毕懋康感慨的对胡文霆说道:“都督,你在火器方面的造诣已经远胜过老夫了,又何必多此一举再把老夫找来呢?就老夫目前的学识水平,给都督当一名学生还差不多,更何谈去指导都督的发展呢。”
胡文霆真诚的对毕懋康说道:“不瞒前辈说,我这些东西都是在胡乱鼓捣之下,碰巧被我搞出来的,用一句俗话来说,那纯粹属于瞎猫碰到死耗子,歪打正着,而今后想要继续稳步朝前发展,绝对离不开前辈的系统性的理论指导。
先不说,晚辈对这些东西都是半懂不懂的,今后不能再继续组织一些更深入的研究,而且晚辈的杂事也比较多,平时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专门去搞一些研究,因此,前辈们的到来,绝对是晚辈求之不得的事情。”
毕懋康在沉吟了一会之后,转换了一个话题问道:“都督大力发展火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胡文霆脱口而出回答道:“为了痛击外虏,扬我大明国威!并为我大明开创出一个万世的太平盛世。”
毕懋康听了之后,也随口吟出了着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随后,他似乎下定了决心似的,开口对胡文霆说道:“如果都督不嫌弃老夫的才疏学浅,那么老夫就厚颜留下来了,在你这里老夫什么都不需要,只求能给老夫提供一日三餐就行了。”
胡文霆连忙向毕懋康表示了感谢,并向他表示该有的待遇还是不能少的,因为,自己对所有的技术人才都是一样优待的,并不能因为前辈的客气就特殊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