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益的地方,自然就有商人,大明各地的商贾蜂拥而至,只不过能够真正走这条路去西域的,还是朱威当初约定的那五十二家。
比如江苏做丝绸生意的李家,比如江西做茶叶的陈家。
当初约定好的,是将营业额的一成节流下来,用这些钱去修路之类的。
当初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可是现在全都愿意了,并且还有无数人想要分一杯羹,有些人甚至愿意追加,愿意拿出营业额的三成,只求焕土堡的一家商铺。
不过最后都是被拒绝了,不是朱威拒绝的,而是朱缶拒绝的。
按照朱缶的话来说,物以稀为贵,只有严格控制大明商品的流出数量,才能让大明商品的价格维持高位,才能赚更多的钱。
若是全都同意了,必然会出现互相压价的情况,那时候定价权就不在大明了,得不偿失。
朱威也是第一次知道生意上的道道这么多,原来的生意都交给那个叛徒金大元,后来又交给朱缶,朱威本身在生意上用的心思并不多,因为他是真的不懂。
现在看来,朱缶的决定是对的。
不过限制只是限制出口,进口的生意则是谁都能做,比如奥斯曼的宝石香料,西域诸国的牛羊皮草,这些东西都可以在焕土堡进行交易,很多人西域的商人,卖了东西之后,直接拿着银子再买进茶叶丝绸等商品,这也省得那五十二家商贾舟车劳顿了。
相当于是躺着赚钱了,羡煞一众人。
当然了…这些商贾背后的人,都与朱威达成了一个不能明说的默契,那就是他们明面上依旧是各种反对朱威,但是实际上,不会做什么对朱威不利的事情。
这些人和历史上明末的那些人是一类人,对于朝廷,他们没有特别的忠心,他们看中的,只是自己的利益。
以前朱威在看史书的时候,对于东林党包括这些人都是恨之入骨的,可是现在这些人都为朱威所用,又觉得这些人…还挺可爱的。
可能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吧,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对于一件事情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当然了…朱威也清楚,这些人为了利益能够帮助朱威,也能为了利益背刺朱威,所以对于这些人对于朱威而言,只是互相利用罢了。
给马文晟解释之后,马文晟想要说什么,只不过总是话到嘴边又给咽了下去。
这给朱威搞的有些懵逼:“我说马老头,你到底想说什么?”
马文晟凑近朱威轻声道:“万万不可让这些商贾把握宁夏经济命脉,不论是粮还是布又或者是盐铁之类的必须物资,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
朱威还以为马文晟要说什么呢,原来就是这个啊,轻笑一声回道:“放心吧,这些东西他们摸不着的,宁夏是我的基本盘,在这里啊…我完全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嗯?自给自足?盐铁棉布你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