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师傅学的认真,虽然在他的厨艺里,刀工的重要性并不高,火候全靠各种蒸箱,烤箱,温度及时长都能量化出来。
他辛苦做出来的菜肴,首先卖相上就差了李云不止一筹。味道上也差了不止一筹。
但华夏美食制作方法模棱两可的地方太多,例如什么叫适量,什么叫文火,什么叫武火,什么叫油温五成热,这些东西足够董师傅学一阵子了。
关键是这些东西,都没法量化,董师傅只能一点点试,靠自己的经验来掌握火候及用量。
李云告诉董师傅流程后,自己就躲在一边,找了一把传统的中式菜刀,此刀就放在一个刀架上,不过很明显使用的频率不高,上面已经生出铁锈。
问过董师傅才知道,这把刀自从肖老板盘下这间店时就放在这里,钢口十分不错,偶尔用它来砍砍牛排等,后来店里买了电动切割锯,这把刀也就没有人使用了。
李云只好找来磨刀石,坐在厨房里,按照记忆里的磨刀法,开始卖力地磨起刀来,足足磨了两个小时,才将这把刀打磨出来。
拿在手里仔细观看,横看刀刃是一条几不可见的细线,说明刀刃已经足够薄,纵看刀头,从刀背到刀刃,呈标准的“V”字形。
刀重两斤半,前切后斩,背厚刃薄,经常下厨的人都知道,刀越重越省力。越锋利越不容易切到手。
反而是越轻越累人,越钝越容易切手。
按照记忆里的刀功练习方法,先切面团,再切报纸,先慢后快,先粗后细,最后追求每一刀下去粗细都差不多。
刀功是一个需要长久练习的技术,练习过程中甚至还要见见血。按照老中餐厨师的话说,没有切过手的厨师绝对不是一个好厨师。左手五个手指都受过伤后,才可以尝试切墩当改刀。
右手五个手指都磨出老茧后才可能尝试上灶当厨师。
也幸好,李云的记忆里有如何持刀,如何发力,各种刀功如何使用的方法。否则光是学习发力技巧都得用去相当长的时间。
饶是如此,一直练到了后半夜,董师傅都做出了一碗相当成功的一品豆腐后,李云才算初步熟悉了手中的菜刀,能够以较慢的速度,切出相对较均匀的菜品。
晚上,李云没有回到酒店,就在饭店的包房中,拼凑着椅子睡了一晚,这一晚,李云连做梦都是练习刀功。
早上起来时,右手小臂依旧有些酸麻。
吃过早饭后,李云也不管饭店的经营,自己又独自跑到后厨找了一块不碍事的地方练习起了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