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关于运动的定义,只是旧经典力学的表象定义。是经不起你这样推敲的。还有一种用能量表象来定义的:运动是主体物质与前进方向的相邻物质间相互交换位置的行为和现象。这种与前进方向的相邻物质之间的位置交换会受到前面方向上的物质的阻力作用。这样的定义脱离了对时间的依赖性。但是非常不好理解。而且,时间、空间、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到目前为止物理学界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高建道。
“那好吧,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个问题。我问另外一个问题:物质是怎么诞生的?”李二狗问。
高建道:“《庄子》说,有不能生于有,而必生于无。我们不能说物质是在某个事件之后诞生的。因为那样就会涉及运动、涉及时间,就谈及了有。因此从次序上讲,物质与事件、时间是不可分先后的,也是不能割裂的。物质、空间、时间、运动,它们是伴生的。物质的起点,就是时间的起点。即使有静止的物质,那也是没有相的,也就谈不在存在,更没有运动,因此也不会有时间。”
李二狗又问:“如果说大爆炸是宇宙的起点,那么它的能量从哪里来?大爆炸之前又是什么样子的?”
“无中生有,它的能量只能是来自虚无。它没有之前,只有之后。因为那是运动的起点、时间的起点、一切的起点。”高建道。
“那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有吗?是有一种还是多种?”李二狗问。
高建道:“东方人认为是没有的。庄子有句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我们东方人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观点。但西方人相信,物质一定有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最小单位。起初人们认为是一种,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原子。当然,当时的原子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原子。”
韩刚插话道:“现在人们能够探知的微观物质越来越小了。但是按你们讨论所说的,那些探测到的粒子其实都是相,物质根本没有所谓的本来面目。现代物理学探测到夸克就发现不了它的内部结构了。但是不是真的没有谁知道呢?以前人们不也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了?”
周洁道:“现代物理学不是还有一种超弦理论吗?认为基本的粒子就如同振动的弦。如果你不去观测它,它就是波,一旦被观测就塌缩为粒子了。”
高建道:“是的,弦理论认为:宇宙的基本单元不是粒子,是因为弦在空间运动,才产生了各种粒子。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而已。用弦的分裂和结合来解释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以及所有的物质和能量。”
“这相当于是物质波粒二象性的终极描述。”周洁道。
“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粒子,一切都是波。所谓的粒子都是虚空中的能量波动,只有在我们观测的时候它才显示为粒子的相。每一个波都是整体的一部分。”高建道。
“但是我们发现能量并不是均匀且无限可分的,它是一份一份的。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不可分的能量就是物质的最小单元?”韩刚问。
“恐怕还不能下定论。这些打包的能量,只是在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光电效应等场合表现出来,这只能说明在那些场合能量是不连续的。并不能说明所有的能量都是不连续可分的。关于小于普朗克常量以下的能量是否存在,我认为是存在的,只是我们分不出来而已。”高建道。
“比如光,它是不是物质(或者说能量)的最小单元?《圣经》上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看来,神第一个创造的是光。那光是不是就是物质的起源了呢?”
“但这之前的地和水又是哪里来的?”高建笑道。
“看来还是《道德经》说的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虚的,让你无从反驳。”周洁补充道。
“判断一件事是否客观,靠什么?”李二狗忽然问道。
高建思考了一下,答道:“靠数学和逻辑。”
“数学和逻辑就一定可靠吗?”
“我们只能相信数学和逻辑。另外要可观测、可重现、可验证。”
“如果现在不可重现、不可重复、不可验证呢?”
“那现在还不客观。”
“也就是说,客观是相对的。”
“是的。”
“如果以前可重现、可重复、可验证,但是现在发现又不可重现、不可重复、不可验证了呢?比如牛顿力学,原来都是可重现、可重复、可验证的,但相对论发现以后,牛顿力学只是一个很好的近似。”
“这说明它在以前是客观真理,现在是真理的近似。回头看看,以前的认知有主观的成分。”
“也就是说,现在的客观并不代表将来一定客观。”
“是的。”
“还可以说,没有绝对的客观。即使有,我们也不能确定。”
“是的。”
“只有主观才是绝对的。《楞严经》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我们一旦认识了物质世界的本来面目,也就开悟了。”李二狗道。
“那什么是心呢?我们如何才能用心去转物呢?心又是如何把主与客分开的?主未生时,客在何处?主已灭时,客有谁知?主与客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谁是谁的部分?”高建问。
“问题真是太多了,今天就讨论到这里吧。翠儿,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