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田田说:“表弟,你知道大伯娘的家庭情况吧?”
马艺强说:“小时候总是听妈妈说,这个大舅母家里多有钱,说舅公在外工作赚了不少钱,带回来,在村里的条件算是数一数二,只比刘伯伯家差一点,可是后来听说舅公去世后,大舅父不太会过日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差。”
苏田田的大伯娘,当年可是被村里大部分女人羡慕。嫁的丈夫家里条件非常好,开了食品加工厂,大伯娘第一胎就是生了男孩,然后又陆续生了两个女儿,一个跟苏田田同岁,只比苏田田小两个月,一个跟苏志浩同岁,比苏志浩小三个月。因为生活条件好,大伯娘又会打扮,当时真是肤白人美,幸福满满,儿女双全。用桑逸梅的话来说:“自己背着孩子去干农活,大嫂在家里数钱。”
可是这种生活只是持续了十多年。大伯父的爸爸去世后,他不会做事,吃喝玩乐行,做事就是只有嘴上说得好听。不好好打理工厂,很快工厂关了,烂船都有三斤钉,如果他肯低头努力工作,日子还是可以过下去的,可是他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也不肯干农活,天天喝酒,日子是越过越苦了。大儿子高中毕业,出来工作了,二女儿三女儿初中毕业,也出来工作了,按理说生活条件应该会转好,可是却比以前更差了。大儿子结婚时,摆了十桌,有请族里的亲戚吃饭。二女儿三女儿结婚,族里都无人知道,二女儿三女儿都是在电器厂打工时,认识了外省的男朋友,买不起房子,就在娘家附近租房子住,不要说帮衬娘家,还天天回家蹭吃蹭喝的,蹭吃蹭喝的不止女婿,还有女婿的家人,儿媳都气得离婚的事说了几次。
田田后来听同村的女孩阿欢说,阿欢同苏田田、二堂妹是小学同班同学,她家就在二堂妹家隔几户人家,她说二堂妹,就在某一天换了一套红色的新衣服,撑着一把红伞,在一个女的陪同下走到租房处,就当结婚了。听了都让人觉得心酸,结婚不是一定要摆酒席请客,可是难道男人上门接新娘都省下?三堂妹也是这样,一个女儿是这样,两个女儿是这样,都不知道大伯一家怎么想的。
穷就穷吧,一起努力工作赚钱就是了。偏偏苏田田的两个堂妹,嫁的是不太想努力工作的人。苏田田遇到大伯娘说的那个二女婿的堂哥那天,想起当时的情况,苏田田都有不想结婚的冲动了,女人如果结婚后比结婚前活得更难,还值得结婚吗?
苏田田靠在椅子上,向马艺强等人说起那天的情况:“那是大概半年前的事,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因为连续两个星期六天都加班了,公司的副总为了补偿我,叫司机送我回家,路过大桥时,我见到一个人在桥上走,是大伯娘,于是让司机停车,摇下车窗,问她去哪里。”
大伯娘说:“我二女儿要生孩子,现在在医院。”
苏田田吃了一惊:“天气那么热,你走路去?这里走路到医院起码要20分钟。”
大伯娘:“女婿在,我晚一点到也行,不坐车能省点钱。”
苏田田下车,拉开后座车门,对大伯娘说:“我们送你去吧。”
去到医院后,二堂妹刚进产房,二堂妹的老公和他堂哥在,苏田田给了800元给大伯娘才离去。
回到家后,苏田田找二堂妹的好朋友阿欢问,才知道二堂妹的日子过得不太好,还找阿欢借过钱。阿欢说,因为二堂妹三堂妹的老公现在都没有去工作,大伯娘反而找了份清洁的工作,为了这份工作,没有帮田田的大堂哥带孩子,赚的钱都补贴给女儿,现在还说要辞掉工作帮二堂妹带孩子,估计以后家里更加不安宁。于是苏田田就说,男方家里没有老人带孩子吗?阿欢说,男方是多子家庭,父母帮其他儿子带,不帮她带呀,不带就算了,还总是伸手向他们要钱。
苏田田说完往事,苏谨元说:“以后她们有跟你借钱都不要借,最近你堂哥堂嫂都跟她们吵架了。”
苏田田说:“我知道,上一次三堂妹说要帮她老公的弟弟还信用卡,要向我借2万,我无借,也无同你们说。”
马艺强说:“那她还想给表姐你介绍她二女婿的堂哥?”
苏田田说:“那次见过面后,她二女婿的堂哥就有我的联系方式,说是二堂妹给他的,他有联系过我,说大家同一个城市工作,有空多联系,我出于礼貌刚开始有回复,后来他说想追我,其实他看上去不错,工作稳定,可是我不想远嫁,更不想要旧房子,那块地有100多方,那是给弟弟的,所以我拒绝了,告诉他,我谈恋爱以结婚为前提,不接送远嫁。”
苏谨元说:“如果对你好的,你真的喜欢,不是本省的可以嫁,也可以在我们这边建房子,可是起码对方要出一半钱,旧房子可以留给你。”
苏志浩说:“对,最重要是对姐姐好,像二堂姐三堂妹那种真的不行,最近她们又回娘家吵架,要大堂哥分地给她们盖房子呢。”
苏田田说:“房子是大伯父的,他不会答应,全家只余下这个房子了。他肯定给堂哥。”
苏谨元说:“你大伯父说房子是给儿子,你大伯娘说两个女儿可怜,还说男女公平,女儿也应该占一份,钱分了就算了,房子的话,你大伯父当然不肯,都吵了好几次。总之跟他们一家少来往,她介绍男朋友给你,我们可不敢接受,听说她二女婿三女婿那边都有几个兄弟未结婚,家里穷,总是想在这边找老婆。”
马艺强说:“听妈妈说,以前堂舅父舅母一家有钱时,很看不起别人,想不到现在穷成这样了。”
苏田田说:“不说他们了,我有点好奇,表弟,你说你最近相亲三个都没有成功,想知道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