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退一万步说,就算那边不分房子,也可以先去干着呀。”孙朝阳听完这事,禁不住皱起了眉头:“大林,你不冷静了。”
杂志社的正式工都是带编的,将来改制的时候,算是事业编制。至于像悲夫、周宗阳和孙朝阳这样的总编副总编,更是干部编制,有行政级别的。
现在是一九八六年,再过五六年,巨大的社会变革就要到来。九二年的时候,国家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政策彻底落实,很多单位和企业都要改制。《中国散文》这种单位虽然不至于改革成什么样子,但文学的黄金时代马上就要过去,纯文学杂志也会卖不出去了。那个时候,大伙儿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到最后,单位估计全靠财政拨款混日子,职工们的生活不知道过得多艰苦。
如果大林能够调去学校当老师,那就不一样了。首先,人家那边也是有编制的,待遇不变。而且,学校的工资高,也能按时发。美术老师空闲时间多,还可以干干副业,办个校外培训班什么的,爽歪歪。
呆杂志里,能有什么前途。
做为一个重生者,孙朝阳实在太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只是不方便和大林明说。
看孙朝阳有责怪的意思,大林忽然道:“朝阳,我心中还是有个文学梦。虽然这里未必好,但千金难买爷高兴。”
孙朝阳:“随你吧,反正我是要调走了。”千金难买爷高兴不假,但过几年,大林就会被现实打败的。做为一个朋友,他自然不便说太多。如果到时候大林有需要自己帮助的地方,再伸出援手吧。
小玉也道:“对的,咱们当初之所以进杂志社,谁不是抱着一个文学梦呢,我也不走。”
孙朝阳忽然想起一事,问:“小玉,悲夫同志不是到退休年龄了吗,怎么还在上班,是返聘吗?”
不对,八十年代可没有返聘的说法。再说了,老高以前从事的是领导工作,又不是技术性岗位,没什么不可替代性。
听到孙朝阳问,小玉和大林互相对视一眼,满脸都是精彩。
她压低声音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等会儿找个僻静的地方,这事,这事吧……相当的窝巢。”
“你们还搞起地下工作了。”孙朝阳看了看手表,聊了这么久,已经十一点了,就道:“咱们换个地方,我请你们吃饭。”
本来,孙朝阳说好要请悲夫吃午饭的,但老高临时有公务出去了。
于是,三人就溜达着去了附近一家个体户开的饭馆里。
饭馆不错,山东老乡开的,葱烧海参绝了,就是肥肠的味儿有点冲,九转大肠这道鲁菜经典孙朝阳一直接受不能。
景阳春喝了两杯后,小玉才道:“孙哥,你前脚刚请长假去东京,后脚老高就跟周宗阳那贼厮鸟掐起来了,彻底撕破脸。”
“你一个年轻女同志,不要说粗话。”孙朝阳好奇:“悲夫同志是出了名的厚道长者,而且马上退休,见人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周宗阳究竟干了什么,让这么个老人家跟他干起来的呢?这也太奇怪了。”
小玉说:“是啊,大伙儿也没想到高主任当时会发这么大火。”
在她的叙述中,孙朝阳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