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很惋惜,他的英年早逝成就了赵匡胤。那一年,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就在这幼主登基没多久,后周朝廷风闻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当时的宰相范质等人慌的一匹,根本没去辨明真假,便匆忙让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抵御。】
一些具有政治敏锐性的帝王敏锐的感觉出了不对,怕不是有诈吧!
后周。
柴荣盯着范质,不辨详情,出兵岂可如此匆忙?
【赵匡胤就这样带着大军离开了都城了,来到了距开封不远处的陈桥驿,在这里,着名的“陈桥兵变”发生,黄袍加身,就此改变了未来的局势。】
【那是什么一个情况呢?且听主播细细道来。驻扎在陈桥驿的当天晚上,有一些谣言就在军营之中传起,说什么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杀敌,哪有什么人知道啊!还不若立赵匡胤为帝呢!咱们再出发北征好。】
【谣言四起,很快便将将士的兵变情绪煽动了起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当下便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醉酒的赵匡胤身上,待他醒来,拜于庭下,直呼万岁。】
这是什么蛊惑人心的话,不过是一些野心家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
不少帝王嗤之以鼻,不少帝王忧心忡忡。
主弱臣强,确实能滋生那些权臣的野心。
那些临终托孤的,就好比是赌博,他委以重任的那人是忠臣还是叛臣,全凭天定。
不巧的是,柴荣很不幸运,不仅英年早逝,所倚重的臣子也不是忠臣。
而三国时期的刘备则是很幸运,不仅有关张这样性命相托的兄弟,白帝城托孤的诸葛亮更是一心一意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少帝王感慨不已,这其中不免有秦皇汉武。
嬴政想他如此的信任赵高李斯,结果他一死,叛他叛的彻底,尤其是赵高,至今想起,依旧是咬牙切齿。
刘彻想他晚年无奈立刘弗陵为帝,托孤于霍光,弄出一个能与伊尹相比的权臣,好在霍光虽权倾朝野说一不二,但终究一心为汉的,他大汉没有终结在他手上。
【那三呼万岁的声音就连帐外几里之地都听得清清楚楚,赵匡胤吓得是一个激灵啊!连忙推拒,不敢为帝。】
【先帝待他犹如兄弟,情深意重,如何敢做这大逆不道之事!若做,天下皆知,岂不成千古骂名?】
后周。
柴荣一声冷哼,他赵匡胤还知道他待他情同兄弟,可他这一走,为了他的那些野心,那些情意又算得了什么!
宋朝。
赵匡胤闪过一丝苦痛,这终究还是成了他的一大污点。
可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真的不能怪他!
若柴荣还在,他只会成为他手下忠心耿耿的将军,辅助他平定天下,而不会有丝毫谋反之心。
可世事难料啊!
至于更多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假惺惺,赵匡胤真的是不想当皇帝吗?
他想,所以这就是装模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