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告发谋反,谋反的原因概括起来就两点:一是嫌弃自己的官太小,“玉不乐居宋、颖两公下”,难道他不能胜任太师之位吗?二是蓝玉曾经向明太祖奏过几件事,太祖没有听他的,他就认为“上疑我矣!”】
【就因为这点理由,蓝玉就谋反了?似乎是有些牵强,所以蓝玉被诛之时,明太祖所书的《逆臣录》中洋洋洒洒的列举了不少,以作为他谋反的佐证。】
【然蓝玉真的谋反了吗?在安安看来不太可能,蓝玉骄横跋扈是有,曾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就因为守卫迎接慢了,直接炮轰了喜峰关,这是何等的嚣张跋扈啊!明太祖为此很是不满,甚至将原本想封于蓝玉的“梁国公”变成了“凉国公”,一字之差,可谓是天壤之别,也或许从此处开始,便以为蓝玉埋下了杀机。再后来蓝玉率领军队攻打北元时,更是强行临幸了元妃,可谓跋扈到了极点。而他本人也是骄傲自大的那种性格,哪怕面对明太祖的不满,也没有丝毫收敛的想法,他的那些个义子们也仗着他的权势,个个目无王法。这一切都为蓝玉的死埋下了伏笔。】
【但说他谋反,安安就觉得是子虚乌有了,就那本《逆臣录》吧,罗列了一大堆的供词,但就是没有蓝玉本人说谋反的供词。】
【所以最大的症结依旧在太子朱标身上,朱标若不死,蓝玉骄傲自满也好,嚣张跋扈也罢,都不是问题,就凭蓝玉对朱标的那一腔赤城之心,蓝玉再无法无天,朱标也绝对能镇压的住他。奈何朱标壮年而逝,年幼的皇孙又如何能镇压的住一向跋扈惯了的蓝玉呢!老朱在不放心之下,蓝玉的死也便成了必然了。】
蓝玉:“……”
他现在不求别的,只求他的好外甥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谋不谋反不重要,重要的是老朱想让他死,除了他之外,老朱还想带走很多人,比如说傅友得,又比如说冯胜,傅友德的女儿是晋王世子朱济熺妃,冯胜的女儿是周王朱橚王妃,而他们的儿子也都娶了公主,这其中有着什么,想必就不用安安多说了吧!明显的,无论是蓝玉,还有傅友德、冯胜,那都是政治之下的牺牲品,对于这一切,也只能说时也命也,若然太子朱标安好,那么这些都不会发生,然历史没有如果,蓝玉一案,有一公、十三候、二伯获罪而死,被牵连者多达一万五千多人,而此案过后,“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傅友得:“……”
冯胜:“……”
活太久也不是个好事啊!他们想在太子之前走可以不!
太子朱标则摸摸鼻子,愧疚之心油然而生,他真没想到自己的死造成了那么大的后果,如果提前知道了,他定让自己多活几年,实在不行,也能提前安排好,不能让那么多人为他丧命了。
而那些没被提到的大臣们惴惴不安,总觉得其中有自己的一份。
【不得不说,老朱对于朱允炆真的是用心良苦了,甚至在诛杀了那些功臣之后,还把朱标的长女嫁给了耿炳文的儿子,来了一出政治联姻,以保护即将上位的皇太孙,奈何建文帝实在是不争气啊!优柔寡断,毫无政治才能的朱允炆上位没多久就把明太祖好不容易交到他手上的江山给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