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后早就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冯侯,是那种动不动能够搞出一些新鲜事的人,只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当面说出这样一件大事!
设“羽林右卫”,居然还是“募兵”,与现有朝廷“军制”完全不符,有违“祖制”,实在大胆。
可转念仔细一想,武皇后就明白了冯宝的意思。
其实很简单,如果没有一只能够胜过未来“水师”大军的存在,无论皇帝还是朝廷,都不可能同意冯宝关于“水师”的构想。
哪怕明知“水师”能够从海外给国家带来巨大利益,也不可能答应。
因为,“制衡”才是帝王之道,没有办法制约或者完全掌控的事物,哪怕好处再大,皇帝也不可能允许,
武皇后不禁想起皇帝夫君对于冯宝的评说,认为:“才学不输谢岩,稍逊稳重尔。”
可今日看来,冯宝思虑周详,尽显能臣风范!
这是武皇后第一次正式接见冯宝,可谓印象上佳。
在上位者眼里,下位者无论提出任何建议,只要出发点和自己保持一致,且顾及周全,那就是好的、对的,哪怕有些瑕疵,或者有失偏颇,都不是大问题。
只不过,现在的武皇后,终究还是皇后,顶破天,也只是倾听者和传达者,真正起最后决定作用的,还是那个躺在沙发上休息的大唐皇帝——李治!
“陛下——”王伏胜轻声唤道。
“说——”李治闭目养神中道出了一个字。
“禀奏陛下,娘娘召见冯侯,问询‘水师’事宜,期间,冯侯提请娘娘代禀陛下——设‘羽林右卫’,驻‘两都’,征讨四方。”王伏胜言简意赅地言道。
“皇后何意?”李治闭目躺在那里张口问道。
“回禀陛下,娘娘称‘由陛下圣裁’。不过,冯侯退下后,娘娘有差人召见高侍郎,却听闻其去了‘卫岗乡’,只得作罢。”王伏胜很小心地言道。
“皇后此举善也,高卿亦如此。”李治说完便不再言语了。
久在皇帝身边,王伏胜很清楚皇帝陛下意思,武皇后因为拿不定主意,自然需要问询,而涉及军务方面,高远当然是最合适人选,而高远之所以去“卫岗乡”,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去询问谢岩,如此足以说明,冯宝提议背后,必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详情,恐怕本朝之内,也唯有谢岩能够弄得清楚明白。
事实也果真如此。
当谢岩从高远那里得知了冯宝全部想法以后,稍加思索,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于是,谢岩从军队经商的弊端开始说起,一直到设立“羽林右卫”,尽可能将事情说详细些……
高远那也是一名实干型官员,连听带问,总算弄清楚了几个重要地方。
首先是,“水运司”、码头等移交朝廷一事,除了涉及军队不可言商之外,更重要在于以后勤补给制约“水师”大军。因为船只需要维护,军械需要补充,军卒需要轮换休息,这些都依赖于基地,朝廷掌控基地,“水师”就翻不了天。
其次,由于“火药”几乎接近于大成,可步入实用,未来装备军队,实属必然。可这东西不可能装备所有军队,而且由于“火药”本身的危险性,日常操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与平日为农、战时为兵的“府兵制”相冲突,在现阶段不能完全改变“军制”情形下,设“羽林右卫”,采用“募兵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最后一点,即“羽林右卫”规模不宜太小,总兵力控制五万之内,分别驻守“长安”与“洛阳”,其目的并不在于拱卫两都,而是可以往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随时出击,毕竟中原王朝的敌人,绝大多数皆由此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