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第三十三章上班(一)
大唐龙朔元年(显庆六年后改年号)七月十日。
皇帝李治颁布诏令——“礼部”增设“报闻司”,进士王禧任“郎中”,房元昭任“员外郎”,总领大唐境内“报纸”、“刊物”事宜。
还没等朝臣们完全消化这道圣旨,皇帝于三日后,再颁诏令——“新安黜置使”谢岩,加官“检校水师都督”衔,“水师都督”冯宝,加官“新安黜置副使”,令谢、冯二位,全面负责“新安县”、“卫岗乡”、“宝庄乡”及“大唐水师”诸事,务必兴民生,理军务。
这一道圣旨,内容更是超乎所有朝臣意料!
要知道,冯宝领“水师都督”职,几乎不管事,定下章程之后,任其发展。可现在皇帝也给了谢岩处置“水师”事务权力,但同时又恢复了冯宝参与“新安县”和“卫岗乡”日常政务的权力。
也就是说,皇帝给了谢岩和冯宝两个人几乎相同的权力,但是却并没有明确权力边界,那么,他们又该怎样划分权力呢?整个大唐朝廷都在拭目以待。
“陛下高明啊!”李义府坐在“大宝茶楼”包间里,品着茶,吃着干果,笑呵呵地向对面坐着的冯宝道:“本朝水师有了两位大都督,若再无人署理,怕是难以应对了。”
“是啊,吾与谢警官注定得有一个去宫里上班咯。”
“上班?”
“奥,即署理军务之意。”冯宝喝了一口茶,跟着道:“政务繁杂,还是让警官去忙吧,吾已差人知会高侍郎,不日亲临‘水师衙门’,唉,做官有什么好?”
“做官的妙处在于上、下皆有所倚,左右皆可逢源。”
“谬论。”冯宝道:“吾一不图权、二不缺钱,哪里愿劳心劳肺地做官?”
“冯侯违心也!”李义府笑道:“‘宝庄乡’各地块已发出六成,余下争夺者众,若非如此,冯侯岂会与老夫相会于此?”
“吾确实有些厌烦,家中连日有人登门,官衙内亦是,早知如此,不与警官意气之争。”
“当真意气用事?老夫以为,此非相争,而乃相辅也。”
“李公何处此言?”冯宝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问道。
“嘿嘿,是或不是,皆与老夫无关。”李义府言罢,主动换了个话题道:“冯侯弟子得谢侯举荐,入朝即为‘员外郎’,领实职,此等殊荣,本朝鲜有,足可见两位侯爷均简在帝心。”
“元昭随吾历练多年,已堪大用,任‘员外郎’,屈才矣。”
“布衣之身,一举任‘员外郎’,何来屈才?”
“元昭非布衣也!”冯宝道:“其功足以加六品勋官。”
“勋官?莫说六品,三品又如何?无职无权,闲人矣。”
“李公,吾有一事,尚请赐教。”
“冯侯但言无妨。”
“吾昔日挂名弟子有三,元昭已入仕,杜风转投贺兰都督门下,他日必定入朝为官,唯萧越尚在作坊行商贾事,吾有意召其入‘宝庄乡’,不知此举合乎朝廷规制否?”
“不妥!”李义府不作多想直接道:“虽说举贤不避亲,然萧家小子行商事日久,众所皆知,贸然召入,恐招来非议,况其无官身,一步登天入官场,不合规制,吏部断不会行文发放官凭。”
“原来如此,受教了。”冯宝颇有些遗憾地道,实际上,他是真有意起用萧越,总觉得“师徒名份”犹在,不管不顾实在说不通。
“也不是没有办法。”李义府忽然话风一转,看着冯宝笑吟吟地欲言又止。
“李公,贵府少郎君有意之地,吾已命人操办,相信不日将有正式文书。”冯宝太了解李义府,不给好处,他是绝对不会帮忙的。
“老夫先谢过冯侯。”李义府拱了拱手,意思一下,而后道:“萧家小子可经‘密案司’入仕。”
“密案司?萧越可没特别本领。”冯宝微微皱眉道。
“冯侯之才授其半分即可。”
“学问之道在自身,匠作、为官亦如此,寻捷径者,难以走远,吾虽有意提携,然终靠其自身。”冯宝没明说,但话里意思已经很明白,并不想通过某些特别方法去给萧越入仕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