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洛阳”与“卫岗乡”相继传出一些重磅消息——首先是当朝宰相李义府的正室夫人与胡人女子,日后的“卫岗县侯”正妻狄萱萱义结金兰,成为异姓姐妹;其次,皇帝颁布诏令,召回谢岩、冯宝,同时任命贺兰敏之继任“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原“渤辽督运使”刘仁实改任“神丘道行军副大总管”,兼领“神丘道安抚使”,林运亦担任“神丘道副大总管”,领“军丞”职;最后,皇帝诏令“左、右骁卫”,各自出兵五千,奔赴“百济”,助力军前。
至此,整个大唐王朝,开赴“辽东”一线的总兵力近三十万,任谁也知道,当今皇帝陛下,那是铁了心要平定“辽东”。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冯宝和谢岩都不太清楚,此刻,他们二人,都在“登州”。
谢岩大婚日期为“显庆六年七月十一”,而眼下已进六月,满打满算,也只有一个月多一点。
在最初的“军略”当中,唐军立足“百济”以后,谢岩即可以返回乡里完婚,明年待大战正式开启,方回归军前统兵。
可是在一系列阴差阳错之下,大唐快速平灭“百济”,致使时间有些不够。
因此,王福来他们前脚离开,谢岩随后即安排“回朝”事宜,哪知道冯宝的动作更快,去了“熊津城”后,仅仅待了两天,就带领亲卫以及他组织到的“商贾”,跟随运送物资的“长安号”先一步回到“登州”。
因为没有战事,所以身为军中第二人,冯宝的自由度那是无可比拟,只要谢岩不反对,谁也无话可说。
可谢岩能说什么呢?除了苦笑摇头,只能当做不知道。
因为听说谢大总管即将回“登州”,故传旨宦官便没有出海,而是等他到了,才当众宣读皇帝“诏令”。
一天后,冯宝带上石子和十余名亲卫,轻骑而出,直奔“洛阳”。
当天晚些时候,谢岩同样如此。
他们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将押送“百济王室”的重任留给韩成,反正有“武平堡老兵”以及“卫岗乡府兵”,那些人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紧赶慢赶,终于在七月初二,先后抵达“洛阳”。
这一次,无论谢岩还是冯宝,都没有选择直接回乡,而是分别通过“三省”,向皇帝递交了正式觐见奏疏……
只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李治并没有召见二人,仅说一句“知道了”,便没了下文。
既然不知道皇帝心思,谢岩也就没动那个脑筋,而是直接回乡。
冯宝原也作此想,却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先去拜会李义府。
冯宝从传旨宦官那里得知,狄萱萱与李义府夫人成为异姓姐妹,就猜出李义府必定有求于自己,再结合真正历史实际来看,隐约猜出其意思,那么,去见一面,很有必要,因为,在冯宝的心里,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午时,李义府前脚刚散朝回府,即听闻冯宝登门拜访,心中大喜,亲自出迎,在一番热情寒暄之后,二人于府内书房落座。
冯宝先就夫人狄萱萱一事,表示感谢,而后道:“吾不日大婚,李中书莫忘出席才是。”
“一定、一定!”别看李义府嘴上说的无比肯定,其实这件事,他还真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做,只不过基本想法倒是有,那就是两家都得去,不过先后顺序需要思量罢了。
“冯侯自西域归来,又南下出海,一别多年为国操劳,实是可敬。”
冯宝知道李义府开始将话题往正事上引,于是接话道:“哪里,比不得李中书留在朝堂。”
“呵呵,朝堂又如何?”李义府颇不以为然地道。
“哦,此话怎讲?”
李义府等的就是冯宝这句话,当下言及自己苦处……简而言之,意为朝廷内外,奸臣横行,无端生事。
冯宝听得心里那叫一个“乐”,心说:“你这个闻名千年的大奸臣,竟然说别人?真是有意思。”
不过,这话当然无法直接说出口。
冯宝想了一下,道:“朝堂之事,当陛下圣心独断,余者皆不足虑。”
“众口烁烁,难保无虞。”李义府终于道出自己的担忧。
“那辞官便是。”
冯宝看似极为随意的一句话,吓了李义府一大跳,好在不等他作出反应,冯宝紧跟着又道:“李中书以为,兵部高侍郎,今下如何?”
“圣眷正隆,不日可任尚书。”
冯宝微微颔首,再道:“李中书可想想高侍郎昔日种种,即可知所谓辞官之说,当为何意。”
李义府那是何等人物,仅仅从这一句简单话里,完全听懂了冯宝的意思。
简单来说——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