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是“神射手”,虽然不如“射雕手”那么出色,但相差也不过百步而已。
所以,出得中军,向东北前行百步,即原地不动,双目透过混乱战场,搜寻任何可疑之处。
战场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
当绝大多数人在拼命厮杀的时候,偶尔有那么几个零星落单之人却是无人顾及。这对于作战双方来说,都是一样,很公平。
但是,有“望远镜”的加成,情况自然有很大不同。
先是冯宝发现,“百济”有一支三人小队,隐于混战中,不参于战事,游走于边缘,而在他们之中,有个人提着一张偌大强弓,很明显有异于常人。
冯宝本打算派人去告诉罗盛,然而却发现他们三个也开始移动,从方向上来看,正和自己发现的相同。
“找到射雕手了。”冯宝放下望远镜道。
“那就好。”谢岩一边用望远镜观察战场,一边说道:“相信罗盛他们,会搞定的。”
“嗯!现在战况如何?”冯宝问。
谢岩也放下望远镜,转首道:“老雷和李聪他们游刃有余,唯刘仁愿那里,尚在苦苦支撑,‘百济’将领已经发现他们那里比较薄弱,正调集重兵猛攻。”
“那能扛得住?”冯宝有些忧虑。
“扛不住也得硬撑。”谢岩语气森然地道:“顶住就是功臣,后退就是败兵,他刘仁愿胆敢无令后撤,我就敢将其斩首于军前。”
冯宝道:“左武卫也是精兵,不至于。”
“此战能够活下来的,才有资格称得上精锐。”谢岩说着,遥指正前方,道:“你看那两百波斯人,进退有据,配合默契,骁勇善战,从开战到现在,战损仅半成,而他们面前倒下的敌人,数倍于已,这才是真正的精兵。”
“不好比。”冯宝道:“我听林运说过,铁勃这帮人,是波斯军中最勇猛善战之士,而且他们打了那么多年仗,自然经验丰富,不是眼下左武卫可以相比的。”
谢岩没有否认冯宝的说法,而是转了一个话题道:“百济大军勇气尚存,士气正旺,如若不能在防御中消耗其精气神,则此战堪忧。”
冯宝也很认同谢岩说法,颔首道:“是啊,我军兵力不足,又无骑兵,天公也不作美,优势难以尽情发挥,唯有依靠将士们勇猛了。”
两位统帅之间的对话,刘仁愿可是听不到,更加不知道大总管心里打算。此时此刻,他根本顾不上那些事情,一门心思的应付眼前敌人。
刘仁愿知道敌军已经发现自己麾下战力不如同僚,所以成为敌主攻方向,三千左武卫将士,面对超过八千名的敌军,竭尽全力,拼死作战。很多军卒,在临死前的一刹那,也扑向敌军,试图同归于尽。
那都是自己的部下啊!
刘仁愿看得双目尽赤,怒火中烧!
不能再留手了。
刘仁愿放,他是打定主意——要么顶住敌军,要么沙场殉国!
将领亲自作出表率,对于军卒而言,作用极为明显。
瞬间,“左武卫”将士们士气暴涨,激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一举击退当面之敌,重新稳固防线,并迎来片刻喘息之机。
可是好景不长,敌军迅速重新集结,再次猛攻……
雨又大了点!
以至于弓弩几乎没什么用处。
当然,骑兵也派不上用场了。
短兵相接里,什么战术、计谋,那都是胡扯蛋,屁用没有。
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军卒血勇以及单兵防护。
不得不说,“百济大军”很是英勇,面对过半披铁甲的大唐军队,毫无畏惧,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
砍一刀,只能在铁甲上留下一条印痕;捅一枪,大概率也伤不到人;而往往这样做的代价却是付出生命!但他们依然在所不惜。
人力有穷时。
“百济大军”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用人命去消耗大唐军队。
只要唐军疲惫不堪,难以保持旺盛战斗力,那么“百济人”,终会赢得战事胜利,哪怕是惨胜!
这是一场双方比拼战斗意志的战争。
谁能够坚持住,谁就能获胜。
“我有点儿佩服那个百济将领。”冯宝冷不丁冒出来一句道:“以不计伤亡的手段获得胜利,此人足够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