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留下盯守“野战工事”的突厥将领额济木,可能是最无聊的,别人都在打仗,唯有他无事可做,对于近在咫尺的小队唐军,他是看得见,却攻不进去,他盘算过很多次,发现不论用哪一种方法,好像伤亡都太大,总有些得不偿失的感觉,那些能够移动的“盾墙”,总会出现在他的骑兵靠近的正面,他就弄不明白了,为什么大唐人总能提前发现他的军队动向?要是他知道,世上有一种叫“望远镜”的东西,应该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因为兵力不足的关系,额济木只守在工事的东、南两个方向,当裴士峰听斥堠说了大约情形后,决定绕行西北方,在人困马乏装备缺少的情况下,避免一战也属于明智之举。
等到额济木知道有唐军进入工事的消息后,仅仅皱了一下眉头,还未及想好应对之策,就收到度坤派人送来的命令,让他退守“牙帐”附近。至此,“野战工事”一带再无突厥军的踪影。
变化从来都是在悄然无声中慢慢发生,很多时候,都不在人的预料以及思考范围内。
对于“大唐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而言,前一日那突如其来的突厥援军,打乱了自己部署,一场试图速战速决的大战,最后演变成了双方中规中矩的激战。
突然改变的作战方法,往往可以收获奇效,但缺点是只能用一次。前日里,苏定方亲率骑兵与步兵阵看似相互呼应,却在实际作战里,率一千骑甩开步兵以及其余交战厮杀的骑兵队,直扑突厥中军。
由于事发突然,加上行动果决,致使突厥中军来不及迅速反应,只能节节败退,大有溃败的迹象,若非“鼠尼施”部落突然到来,胜负早已成定局。
可是战争没有如果,苏定方除了感叹自己时运不济之外,只能指挥大军按部就班地攻击,不管怎么说,他都必须要在五天内突破敌军防御,要不然身陷敌后的冯宝他们,可就太危险了。正因为如此,苏定方一面关注着眼前战局,一面时不时放眼四方,期望可以找到突厥军的破绽……
战场是残酷的,血肉横飞、残臂断肢的场面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双方都豁出去了,一个拼命向前碾压,一个反复冲击,目的都是打乱对方部署,从而可以打开胜利之门。
唐军是英勇的,面对无数骑兵冲击,弓兵远程阻击,陌刀兵近战不退,枪兵、刀盾兵互相配合,一次次击退来犯之敌,杀伤敌军固然不少,本方损失也不在少数,如此面对面的大军团厮杀,从来就是如同“绞肉机”一般,看哪方能够承受更大损失。
不知怎么地,战场之上竖起了一面红色大旗,这面旗帜出现的太突然了,而且更加诡异的是,它居然可以移动,方向直指突厥中军!
“大总管快看——”苏定方身边的一名将军用手摇指那面红旗大声道:“那好像是一支军队。”
一直冷静关注战场全局的苏定方,怎么可能注意不到那面红旗?只是他心里一直在想着:“那会是从哪里来的?又会是什么军队?”
“武平特混营”的军旗,和大唐一般的军旗样式都不一样,所以没有见过的人都会觉得困惑。
然而,用不了多久,苏定方即看到一支人数不多的骑兵队,如同利箭一般直冲入突厥中军,他们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战力非常的强悍,凡有挡道者,如滚汤泼雪般纷纷落马……
苏定方是何许人也?他是大唐未来十数年内的战神,对于战局的把握,有着超乎寻常的认识。
几乎不作多想,苏定方果断地抽出佩刀,直指那面红旗,用尽力气大声道:“援军以至,突厥必败,大唐万胜!杀——”
主帅剑指何方,即是将士们攻击的目标,苏定方又一次带领他的五千骑兵,丢下步兵直扑突厥中军。
可这一次是不同的,数千唐军一齐奋勇冲杀,还同时高呼:“援军以至,突厥必败,大唐万胜!……”声音响彻整个战场,不仅给了唐军注入无比强大的信心,更在最大程度上动摇了突厥军心。
许多突厥将士放慢了速度,回首望向本方中军那面“狼”旗,只要它巍然不动,自然无妨。
可令突厥勇士感到沮丧的是,当那面红旗距离“狼”旗越来越近的时候,“狼”旗竟然动了,而且是在向后方移动。
突厥勇士的心碎了,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
应该说,冯宝赌赢了,只是他的“赌”,那是建立在后世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特点的分析上得出的结论,即无论匈奴或是突厥,都是无数个小部落组成的大部落,最后形成一个看似统一的国家,但实际上,那是一种松散的联盟,每当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大首领们总会想着保存自己部落,牺牲别人,所以,看似强悍的草原部落,往往缺少韧劲,只要困难出现,通常放弃是最优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