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句‘他乡逢知己,风雪遇故人’,冯校尉,不知某家可否多问一句?”许平突然问道。
冯宝道“不知许六郎欲问何事?”
许平道“日前‘长安’盛传,有一冯姓校尉以一首‘元夕’,赠与‘谪仙馆’芊芊小娘子,却不知是……”
冯宝道“看在相识一场的份上,我就直说了吧,当日那是酒喝多了,不作数、不作数的。”
冯宝想表达的意思是,自己酒喝多了,说的话不必当真,可是听在许平的耳朵里,却变成了“自谦”之意。
许平不由得更加钦佩地道“冯校尉太谦虚啦!”说着举杯道“容某家敬校尉一杯。”
“且慢!”冯宝抬手阻止许平,然后说“风雪之中遇故人,实为人生一大乐事,又岂能无好酒相伴?两位请稍座片刻,我去去便来。”
不等许氏兄弟有何反应,冯宝起身走到门外,大声道“石子,去拿几坛酒过来。”
冯宝回到座位上,又道“实不相瞒,我习惯喝自制‘烧酒’,如‘绿蚁酒’这般的,实在无福消受,还请两位多多包涵。”
“烧酒是校尉自制?”许光瞪大眼睛,满面都是难以置信的样子。
冯宝不好意思的笑道“确实是我自己酿造出来的,此事黄守义知道啊,难道他没说过吗?”
许光道“他是提过一次,可是没说那就是‘烧酒’。”
“我想起来了,当时没有这个名字,不能怪他。”
许光又问“那‘大宝商号’的东家,莫不就是冯校尉?”
“是啊,我只是个不管事的东家而已。”
许光道“冯校尉真会说笑,哪有要管事的东家啊,况且吾辈志在四方,区区商贾事,何需多问。”
冯宝知道唐人对待商贾的态度,所以他也不辩解,仅以一笑了之。
正当此时,石子和韩跃各自拎着两坛酒走了进来。许家仆役接过酒,给三人重新倒满酒,冯宝举杯道“两位请——”
许氏兄弟同时举杯道“校尉,饮胜!”
三人同饮一杯酒。
“好酒!”许光赞了一句。
许平道“数日前,在伯父家中饮此美酒,几以为离开‘长安’后,恐再难品尝,不料想却能遇上校尉,当真是有缘啊。”
冯宝“哈哈”一笑道“既有缘,今日当不醉不归,来,吾等再饮一杯。”
许光饮完杯中酒,放下酒杯道“老夫听伯父说,‘烧酒’每日售出极少,购之不易,莫非酿制此酒极为艰难?”
冯宝摇首道“非也,酿酒本身不难,难的是不可多酿,此酒乃是纯粮所制,多了将会影响百姓生活,还是适可而止为好。”
此言一出,许氏兄弟更是钦佩不已,二人频频举杯,与冯宝共饮……这一通酒,直到接近子时,才算结束。
他们酒宴结束散场的时候,“甘露殿”里,李治正好将手上的“奏疏”放下。
李治没有想到,“奏疏”会有这么长,更令他意外是,“奏疏”竟然是用口语化的文字写出,完全与他人不同。
内容并不复杂,就是讲述自“汉武帝”击败匈奴,打通“丝绸之路”后,中原王朝得到诸如种子、良马、香料等等需要的物资,输出的却是以丝绸为主的奢侈品,从中获利巨大。因为双方都得到了好处,所以一直以来。“波斯人”对中原王朝都较为友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原王朝最西边的屏障。
如今,“大食”崛起,那是一个为“神”而战斗的国家,他们以传播“神”的名义,四处征伐,一旦他们完成对“波斯”的征服,将会得到巨大的地盘和众多的人口及其他资源,加上可能因为信仰问题而断绝“丝绸之路”,从而会慢慢发展成为中原王朝的威胁。为了防止这种可能性出现,大唐理应援助“波斯”!
后面更是详细阐述了,援助规模、援助方式,甚至还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仔细描述了可能出现的结果,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波斯”想要完全复国,数十年内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波斯”和“大食”形成对峙,而这种状态,对大唐最为有利。
李治差不多花了一个时辰才仔细阅读完毕,他有些明白褚遂良为什么说此“奏疏”异想天开了。里面提出的什么“游击战”、“开辟敌后根据地”、还有什么“放弃争夺城市,主要争夺民心”等观点,实在是闻所未闻。然而细细想之,好像又觉得很有道理。
“王伏胜,写奏疏的人你可有了解?”李治问了一句,
王伏胜道:“回陛下,奴婢所知极少,只知道他是‘左武卫校尉’,曾经在‘辽东’戍边,因功被先帝召回。”
李治又问:“因何功绩?”
“奴婢听说,好像是什么‘安胜关’大捷。”王伏胜回答道。
李治想了一下,感觉好像没听说过,也就不再多想,起身道:“起驾,去萧妃那儿。”
在大唐,最无聊的是夜晚,除了睡觉,似乎就找不到事可干。
冯宝喝过酒以后,不晓得是兴奋还是怎么回事,翻来覆去睡不着,最后实在没办法,他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出去找老张头。
老张头守着马车,见到冯宝过来,吃惊地问:“校尉怎么不睡?”
“睡不着啊!”冯宝走到近前道:“你困不困?要不我来守着。”
“用不着,老汉精神好着呢!”老张头道。
冯宝跳上马车,拿出一坛酒,扔给老张头,道:“咱俩喝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