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世界霸主的更迭,都不会避免战争。
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只不过有一个小小的特例,就是世界霸主从英伦转向美利坚的过程。
的确,英伦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然后在美苏的默契之下,鼓动起了全球各地殖民地的独立浪潮,使得其力量不足以维系广大的殖民地,从而变成了现在松散的“英联邦国家”,最终世界霸主的宝座,归于美利坚。
但在这个过程中,英伦和美利坚之间,已经算是“和平交接”,因此并没有影响到二者的关系。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加上事实上,英美都是盎格鲁-撒克逊所主导的国家,所以目前统治全球的,可以说是以美利坚为主,在其身边紧紧跟随的五个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所组成的联盟——也就是“五眼联盟”。
这个体系,拥有其共同的利益需要一同维护,包括盎格鲁-撒克逊的统治地位,这不但从军事上以北约这个联盟进行维护,并且不断的通过文化娱乐,加深“白人至上”主义深植于全球。
但在整个联盟的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的,各个国家也都会有自己的利益所在,美利坚也从未放松过对于其“盟友”的控制,军事、经济、文化传媒,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渗透。
而具体到每个国家,也是会有各种利益体的存在,最终互相之间进行斗争和妥协。
就像是在伊拉克的问题上,在英伦内部,巴伦旗帜鲜明的处于反对的立场,而这些,在大人物们看来,只是“内部的分歧”。
这就源自于他本身的血统,纯正的盎格鲁-撒克逊,而且还是最高贵的“蓝血”,即便是他与“联盟”的目标有分歧,也不过是自身的利益导致——阵营什么的,不就是拿来交易的吗?这才是盎格鲁-撒克逊的逻辑。
即便是美利坚本土,依然也有强大的反战力量——你军工能源联合体能获利的事情,跟我们搞金融搞互联网搞娱乐的有什么关系?除非你到时候的利益拿出来分润一些……
因此在这之后,《独立报》越发犀利的反战声音,既是巴伦对于政府方面的反击,也是给他们一个信号,想让我消停一点?拿出点诚意吧。
反正这个时候,站在反战这边的,可不止是《独立报》一家,包括《卫报》在内,旗帜鲜明的反对战争,甚至于嘲笑首相布莱尔是美利坚的宠物狗的报纸为数不少。
而且根据上个月对全英进行的民意调查,此时高达52%的受访民众是反对对伊拉克动武的。
即便是在议会之中,几乎每天都会有针对伊拉克的辩论——尤其的热闹,此时工党也正在尽力的去说服那些议员们。
不管怎么说,到了九月份之后,有关伊拉克的议题,成为了整个社会都在热议的事情。
民众关心这个,那么报纸媒体也就乐于增加相关的报道——其中许多的报纸,为了销量,可是什么话都敢说的,与此相比,《独立报》已经算是最具理智和逻辑的了。
毕竟像是《独立报》这样的全国性大报,面对的受众,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阶层,在“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方面,肯定不可能跟那些面对中下层的小报相比。
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下,邦妮终于回到了伦敦。
经过了半个月的拍摄,《thetraitors》终于完成了拍摄,现在回到伦敦,开始继续进行节目的后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