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军专门成立防空旅,就是为了对付印国的空中部队。
“根据印国各个司令部的兵马调动情况,初步预估他们用来对付我们的兵力在32万以上,并有可能根据战争走势继续征召预备役部队,最终来对付我们的兵力有多少,暂时无法预估......”
听到这个敌军数量,所有人都神情凝重。
要是放在以前,即便是1:12的兵力对比,他们也会不怕对手。
那是因为他们人少,没有各种盆盆罐罐要守护。
打不过就跑,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哪里去不得?
现在呢?
不说各种经济建设成果,光是那100多万华人子民就是他们不能抛弃的根基。
张祖辉忧虑道:“打阵地战,我们怕是没有优势。”
虽说他们在大陆教官的培训下,也学了几年阵地战的理论。
但平时最多模拟推演过,没有实操能力。
并且,在兵力和重型火力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阵地战还真不好打。
他们最擅长的,还是特种作战、丛林战、运动战。
但以他们现在的兵力,也不可能全部化整为零搞运动战,都没那么多地方给你藏。
张海林介绍道:“我跟司令商量了几天,最终敲定了一个初步的作战方案,归纳起来就是‘先下手为强、四面开花、以快打慢、长期流血消耗’,我详细跟你们说什么意思......”
先下手为强,这个不难理解。
和平时期,印国只安排了12万左右的军队在西线、南线用于防备同盟军。
现在,他们超过20万兵力要从其他岛屿的驻地抽调。
光是运输这20万人和配套的装备,就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不是只有人和基本的枪支弹药,各种火炮、大型牵引车、炮弹运输车、运兵卡车、装甲车......
这些大件,可是非常占地方的。
并且,他们不仅要跨海运输,以及在加丹岛的泥土路上运输。
按照印国的运输能力,他们至少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将全部兵力和所需弹药部署到位。
别忘了,双方现在还没彻底撕破脸面。
印国那边也是小规模动员防备而已,真正的战争命令还没下达。
而同盟军就不一样了,他们在本土作战,集结时间最多只用3-5天。
如果先下手的话,就是10万对12万的兵力对比。
况且,印军这12万兵力还是分部在南线和西线两个地方。
同盟军完全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以多打少。
吴莲婷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司令,如果是我们先下手的话,怕是会师出无名。”
大义名分这个东西,有时候还真是挺重要的。
现在的同盟军已经不是流寇和草台班子了,作为一个地区军阀势力,还是要顾忌大义名分的。
阿成胸有成竹道:“师出无名,那就自己创造机会。”
郭禄达介绍道:“印国情报部门一直都有刺杀司令的计划,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而已,现在随着双方局势紧张,他们潜伏在我们内部的情报员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郭禄达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了,引诱对方刺杀阿成,这起兵的借口不就有了嘛!
捞彬态度强硬:“我不管情报部门的计划是怎么样的,司令必须用替身。”
其他人也纷纷表达自己的忠心:“司令是我们同盟军的主心骨,不能冒任何风险,必须用替身......”
以现代的整容技术,要准备一两个跟阿成很像的替身,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